活着,不是一个人的事
2015/4/1 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近日四川省人民医院普外科周晓辉主任医师因医疗纠纷而自杀身亡。是什么,如此轻易地夺走这些正处于事业巅峰的医生的生命?然而,人活着,不是一个人的事。从医者,更应该明白这一点。

     作者:Dr.Smile 来源:张强医生

     上海某军大附属三甲医院肾内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于2007年5月4日下午4点左右,从医院大楼12层跳了下去。

     两年前,浙江某附属三甲医院的急诊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在家上吊自杀。

     去年的这个时候,上海某附属三甲泌尿外科副主任,也从医院大楼一跃而下。

     而昨天,四川省人民医院普外科的一名主任医师也自缢而亡。

    

     是什么,如此轻易地夺走这些正处于事业巅峰的医生的生命?

     我的心情非常地复杂:同情、惋惜、痛心、困惑。

     如果上天给我一个机会,在他们决定结束生命前,我一定会对他们说:

     中年抑郁是普遍现象。

     和您一样,在经济、事业、情感、健康、子女教育、老人抚养等种种重压下,相当多的中年医生都有不同程度地遭受过抑郁的折磨。我也不例外,经受过抑郁的折磨。

     当然,对于真正的抑郁症,我没有发言权。

     病人需要内心强大的医生。

     病房里长期血透的病人,或者是晚期恶性肿瘤的患者,他们是怎么熬过痛苦的每一天的?如果知道给自己治疗的医生匆匆放弃了生命,他们会怎么想?

     我父亲患尿毒症,曾经陷入深度的抑郁,有过离世的念头。但是他最终坚持血透了十年,是医生坚定的言行给了他信心。

     名利不代表什么。

     “主任医生、博士生导师、教授”,这是许多年轻医生梦寐以求的愿景啊!

     作为老师,您除了教医学生们医学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告诉他们生活的真谛,教他们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

     老师的言行,有时候会影响他们一生!

     天塌下来,先砸到比你个高的人。

     即使有天大的困难和心结,天也不会塌下来。

     想一想在为温饱问题而挣扎的山区农民、在铁窗里遥遥无期的囚犯、一夜间在期货市场里倾家荡产的富翁等等,是否更应该跳楼呢?

     他们中有人找到致富之路,有人在铁窗里写出不朽诗篇,有人东山再起。

    

     人不是只为自己活着。

     进入青春期的子女就要读中学了,需要父亲的关心和帮助;

     家里老人的健康,需要子女的关心;

     或者妻子也步入中年,这是夫妻心理状态需要相互安抚和努力的时候;

     同事们希望事业心强、业务精的您,时刻作为他们学习的一面镜子;

     学生们希望从您这里学到更多的知识;

     当然,还有更多的病人需要您的帮助!

     生活的美好,需要发现。

     事业受阻,感情受挫,都不代表生活没有值得留恋的地方。

     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您关心的事:家门口的树今年长高了吗?桃花比去年开得更漂亮吧?以前的某个病友现在情况如何?有没有贫困的儿童需要帮助?

     抬头看看天空,也许一片灿烂。

     再说,微博微信里,也总会有很多正能量的朋友。或许,他们也会分担您的痛苦。

     至少我会!

     为医者,尊重生命,首先要尊重自己的生命。

     有人说,抑郁症使然。

     对此,我并不完全赞同。很多抑郁的朋友,都可以在个性、世界观和环境事件中找到密切的关联。

     而个性、世界观和环境,并不是不可改变的!

     据上述医院内部职工透露,自杀的医生中,有纠结于行政升迁、有被检察院调查医药回扣,有痛苦于医患纠纷的。

     勇敢面对医疗纠纷

     几乎所有的医生,都面临过医疗纠纷。

     有些是医方的原因,有些是患方的原因。

     对医生而言,最痛苦的是:为患者付出心血,而迎来的却是医闹。

     我也不例外,曾经面对过一群医闹,鼻尖对鼻尖,攥紧拳头。

     这个背后,有医院管理的混乱,有法律的无能,有体制的弊端,有社会的痞气。

     更多的,是医生自己缺乏一种面对困难的逻辑、勇气和能力。

     死都不怕,还能怕啥?

     其实,逝者已逝。心理学角度看,并不提倡多讨论类似话题,以免更多人效仿。

     愿逝者安息,其家人朋友节哀。

     更多的话,我想应该留给在还在抑郁中徘徊的人们。

     愿在寒冬里的人们明白:不要在冬天就放弃梦想,因为春天一定会到来!

     人活着,不是一个人的事。从医者,更应该明白这一点。

    

     医学界正在发生什么?

     请关注“医学界杂志”,

     百万医者正在看的医疗新媒体!

     关注方法:

     按住图中红色指纹3秒钟,

     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一键关注。

     服务医生,期待支持!《医学界》为旗下超150万读者诚邀广大界友分享您的佳作,让更多医生受益;如果您的文章被发布在《医学界》平台上,且未能联系到您本人,请速与我们小编联系:yxj-fck@yxj.org.cn。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