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骨盆——不是你的骨盆被冻住了!
2015/8/10 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点击上方蓝色“医学界妇产科频道”加关注哦↑
看到“冰冻骨盆”这四个字,有木有一种瑟瑟发抖的感觉?
作者:刘睿
来源: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前些日子,有一位朋友说前阵子有个亲戚在妇科因病就诊时被告知诊断为“冰冻骨盆”,便很纳闷,亲戚也没说明白,便来问我,“是不是因为女人体寒,骨盆里产生了什么促冻因子,把骨盆冻住了……”。听完这位朋友的询问,让我很是哭笑不得,便向他解释了有关我们妇科上所讲的“冰冻骨盆”。本以为只是普通老百姓对这一概念有所迷糊,后来和身边有医学背景的同仁乃至从事妇产相关专业的同道们聊天,发现还是有很多人对“冰冻骨盆”没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冰冻骨盆”,免得以后被人问时哑口无言。
正常女性的盆腔
相信有临床背景的同仁们都知道,在正常情况下,女性盆腔内的内生殖器官如子宫、输卵管、卵巢等在盆腔中处于半游离状态,在行妇科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时,可扪及子宫轮廓,除腹壁薄者偶可扪到正常大小的卵巢外,一般触及不到正常卵巢和输卵管,这些器官可随着检查者的手指推动而移动。
何谓“冰冻骨盆”?
在上面我们提到,在生理情况下,正常女性的盆腔内器官在做妇科检查时是可以随着手指的推动而产生相互移动的。那么,在这里我们说的“冰冻”二字其实是相对于“相对运动”而言的,也就是“固定”、“不动”的意思。再说得通俗易懂点就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女性盆腔内脏器的广泛大面积粘连,使纤维组织增生,变硬,使子宫固定,宫颈旁组织也增厚变硬,向外呈扇形扩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行妇科检查,不管怎样推动手指,盆腔内脏器始终像一块固定的石头一样,任你怎样摆弄,都“一动不动”,跟一块石头或冰一样,一动不动,我们就把这种情况称之为“冰冻骨盆”。其实,叫“石头骨盆”也可以哦,不过就是名字有点俗气,给它穿上华丽的外衣,叫“冰冻骨盆”听起来更有美感和意境。
“冰冻骨盆”是如何形成的?
刚才已经说到我们这里的“冰冻骨盆”其实就是严重广泛的盆腔组织粘连。在临床上,我们导致严重广泛盆腔组织粘连的常见原因有较为严重的急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盆腔恶性肿瘤(宫颈癌、卵巢癌晚期)的癌肿病灶转移。晚期宫颈癌患者病灶蔓延至全盆腔,并向两侧浸润达骨盆壁,子宫、输卵管和卵巢均受侵被固定,整个盆腔呈硬块状。
“冰冻骨盆”有哪些临床表现?
临床上,患者常因下腹胀、坠痛感、劳累时腰痛,性交痛等非特异性症状来就诊,有时可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性交痛为最常见的症状。也有体检时发现卵巢囊肿进一步检查时诊断为“冷冻骨盆”者。行妇科检查后多发现子宫活动欠佳,双侧附件增大、增厚、活动度差、压痛明显。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有部分患者是在婚后不孕检查发现输卵管积水或卵巢囊肿或盆腔肿瘤,剖腹探查时的“意外收获”,不然还是很难发现的。
“冰冻骨盆”如何作出诊断?
在上文中提到,“冰冻骨盆”由于缺乏症状特异性,所以诊断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只有在开腹探查后才能作出诊断。一般在开腹探查发现子宫及附件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被包裹且与盆壁相连,盆腔内光滑,在盆腔内不能看到子宫及双侧附件,术中病理检查示组织呈炎性改变且术前检查示卵巢囊肿或肿瘤及附件包块,子宫大小正常以及术前均未做过妇科手术及抗菌药治疗者我们可初步作出临床诊断。要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结核性盆腔炎、卵巢癌以及陈旧性宫外孕等相鉴别。
“冰冻骨盆”如何治疗?
常规的治疗措施是在开腹探查发现“冰冻骨盆”后,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离粘连,切除能切除的囊肿,尽量减少复发。对于由恶性盆腔肿瘤(主要是卵巢癌)引起的“冰冻骨盆”,应逐步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同时行盆腔器官修补术。“冰冻骨盆”经治疗后症状可减轻,但容易复发,对于复发性“冰冻骨盆”,建议同时应用微波和抗菌药物综合治疗,微波治疗可促进盆腔组织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以利于炎症的吸引和消退、减轻疼痛。对于病情反复加重者,可考虑再次行手术治疗。
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对“冰冻骨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以后在临床上遇到有性交痛、反复性盆腔炎、输卵管积水导致的不孕、卵巢囊肿和盆腔恶性肿瘤患者,可不要忘记“冰冻骨盆”的情况,及时诊断,规范治疗,以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
本文由“医学界妇产科频道”独家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标明作者注明出处!(图片来源网络,与本文无关)如果老师您有不同的观点,欢迎联系小编,小编个人微信:(dq010110),麻烦老师注明身份:医院+职称+姓名,期待您的参与!
想和超过20万的同行分享您的行医故事、临床经验、经典病例及专业知识吗?还等什么,速来投稿吧!投稿邮箱yxj-fck@yxj.org.cn,文章发表即有稿酬哦!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