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妇产科医生也有打官司的烦恼?
2016/1/31 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医疗事故导致的诉讼案件对我们妇产科医师在心理和经济上有哪些长期影响呢?

     作者:小杨医生

     来源: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近日,Medscape网站围绕医疗诉讼等一系列问题对包括妇产科医生在内的4000名临床大夫做了详细地调查,涉及一系列问题:他们曾经是否与病人或病人家属对簿公堂?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被定性为医疗事故呢?这些诉讼案件对他们的行医生涯及诊疗方案产生了怎样不可磨灭的影响呢?对于如何避免或减少诉讼案件的发生,他们又有哪些高见呢?当然了,此次调查报告也强调了因医疗事故导致的诉讼案件对我们妇产科医师在心理和经济上的长期影响。下面,我就和各位同僚一起看图聊聊咱妇产科这块的情况吧~

    

     图一 percentage of Ob/Gyns sued

     在男女比例上,男医生似乎更容易被起诉,从图一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妇产科中,有89%的男大夫被起诉,而女大夫稍微少一点儿(81%)。在有关医疗事故的诉讼案件中,有67%的男大夫和69% 的女大夫是与其他同事共同承担责任的,然而还有22%的男大夫和12%的女大夫 “单打独斗”,一个人默默地承担着一切暴风雨。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在漫长的行医生涯中,大多数医生都遇到过与病人或其家属对簿公堂的情况,而我们妇产科大夫更是“一只脚在医院,一只脚在法院”,妇产科也是被起诉的频率最高的科室了。根据最近的研究发现,普外科和妇产科是两大高风险科室 。其中有85%的妇产科医生、83%的普外科医生和79%的整形外科医生被起诉过。并且,他们在诉讼案件中被追究个人主要责任的比率分别为18%、23%和26%。

     当问及诉讼案件的本质时,其回答也是多种多样的。考虑到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涉及到手术,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被告大夫面对的是手术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意外伤害也不奇怪。当然还有其他的诉讼原因,详情请参考图二。对于大多数妇产科医师来说,最常见的被告原因主要有孕妇、胎儿意外死亡,输卵管结扎失败,是否可行剖宫产,肠穿孔,肩难产伴或不伴有厄尔布氏麻痹等。在某些案例中,还有一些比较奇葩的理由,比说未能按期随访、转诊不当、未告知风险而进行手术或不知情的高危妊娠等。

    

     图二 Common Responses for Nature of Lawsuits Against Ob/Gyns

    

     图三 How likely are Ob/Gyns to be sued by the end of their career?

     记得有这么一个故事说:有一天阎王生病了,决定让无常去勾个大夫来,无常查了一下生死簿,有两个大夫阳寿都快尽了,便一并带到了阎王面前,阎王先问那个八十岁的老大夫,“你年纪这么大,经验肯定丰富,医术也高吧,你这一生救过多少人,死在你手上的人又有多少呢?老大夫说,“回大王,老夫记不清救过多少人了,只记得医死了889人。”话音刚落,阎王破口大骂,“庸医,带下去下油锅!”又很不屑地问另一个年轻大夫,“你呢?”年轻人答道,“回大王,晚生一生只医死过一人。”阎王立刻对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问道,“果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呀,你年纪轻轻,医术竟如此高明?敢问先生行医多久了?”年轻大夫回答说,“大王,晚生今天头一天上班刚治死一个病号,就被带到这儿来了……”难道真是年纪越大,曾犯过的错就越多,摊上的官司就越多吗?从图三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些参与调查的妇产科医师中,54岁以前的,有83%都曾经历过一次以上被告噩梦。60-64岁这个年龄段的医生竟然有30%是个人主要责任,70%是与其他同事共同分担责任的,也就是说他们100%都被起诉过,可最老的大夫(>=70岁)并没有他们那么高的中奖率,也就94%吧。虽说咱妇产科有打官司的高风险趋势,但就美国医师协会的分析来看,超过55岁的老大夫占所有老大夫的60%,他们是会被告上法庭的高危人群哦~用一位美国大夫的话说,“年纪越大,失去越多。”难道说,有一天,我们也会“晚节不保”吗?!

     如今国内医疗环境恶劣,形势紧张~为了保护好自己,在救治病人时,各位同僚是否会有所顾虑呢?从图四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9%的大夫因曾被患者起诉过,有了很大心理阴影,导致接诊病人时会有所顾虑。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嘛,这也是人之常情呀。可是,就是有那么16%没心没肺的人,除非患者有突发事件或出现“导火索”,不然人家根本就不受影响,还有1%的大夫,回答说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受影响,要向前看,估计可能是学医单身狗——无后顾之忧!有一位著名的学者Marc Siegel先生指出,“在很多诉讼案件中,都是医生胜诉了,然而,他们还是很害怕与律师打交道。即使最终并不需要赔偿患者,打官司也是一种对身心的极大摧残,因为法院的判决是无法预知的,长年累月的做口供、担惊受怕、身败名裂等一切的一切无时无刻不在摧残着他们,这种对身心的伤害简直就是一种酷刑。”

    

     图四 Does malpractice threat influence Ob/Gyn’ thinking of action?

     既然医疗环境如此紧张,大家处境如此艰难,那么医疗卫生机构又做了些什么来减少此类诉讼案件呢?难道真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吗?虽说,美国的妇产科协会支持联邦在非经济损失上的赔偿、胜诉费的收费标准以及定期支付未来预期的损失等方面立法。然并卵!只有23%的医生感觉这些医疗卫生机构积极主动,在减少诉讼上取得了某种程度的成功。30%的医生认为他们在做无用功,而47%的医生认为这些机构的存在只是为了让自己的职员能按时领工资而已,并没卵用。

     在中国,但凡是医生或从事医疗相关职业的人,没几个懂法的熟人儿,根本就没法儿混。不和律师搞好关系,到了有求于人的时候,抱谁大腿呀?可是和原告律师的关系恐怕就是水火难容喽。虽说人家也只是出来混口饭吃的,和我们也并无深仇大恨,但就是不待见,大家都懂哒。这美国妇产科医生对于原告律师也是不太待见的。36%的医生明确表明自己相当讨厌他们。但大多数人还是理智的,表示可以理解,其中有7%并不在意,8%表示对他们没什么特别的感情,49%认为虽然双方有时会争吵、很恼火,但那是他们的工作,也挺不容易的。大多数医生口头上表示对于原告律师没什么好感。有一名局外人认为,这些律师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当地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很重要的监督作用。

     对于减少医疗诉讼案件的发生,医生们也有很多方法,如图五。大多数人(84%)认为在患者及其家属起诉之前应通过医学陪审团的筛查。67%的医生认为应合理设置非经济损害赔偿的上限,目前为止,这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但却会增加原告的经济负担,对原告律师的收入产生不利影响。还有54%的医生认为在法庭正式受理之前应该先审查一下,而35%的人认为应限制律师接手这类案件,我感觉这部分小伙伴儿有些天真了,那是人家的工作呀,砸人家饭碗肯定不行。其实这些手段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主要的还是医生要确确实实地提高自己的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患沟通,尽量避免惹麻烦。

    

     图五 best way to discourage lawsuits against Ob/Gyns

     最近美国各大医疗机构倡导选择明智的诊疗行为,并发布指南反对各科室采取会导致过度检查或治疗的常规诊疗方式。并且,他们鼓励病人在与其主治医师谈话时对诊疗措施多提问,问清楚了,再自己做抉择就不能事后赖医生没解释清楚了吧。但是,将近有32%的妇产科医生认为这一举措反而会弄巧成拙,带来更多的麻烦。只有28%的大夫看好这一政策。其他人则不确定。但总体趋势是,曾上过法庭的医生现在都比较谨慎,做的检查确实比以前只多不少了。虽说这样能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更多的客观证据,但极有可能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其实,不管我们自身是否曾遭遇过这样的不幸,对待那些被告上法庭的临床大夫,不论是否真的存在医疗过失,我们都很同情他们。在调查中,大概有65%的医生认为真的存在医疗过失的情况很少,医生不应该被这个“黑锅”。超过半数的医生认为我们也是人,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人无完人,谁能保证一辈子不犯点儿小错呢?有40%的医生着实看不上一些同行的能力,认为他们粗心大意、没责任心、技术水平差,不是合格的医生。还有一小部分调查对象指出,患者及其家属只是想靠起诉医生来大赚一笔而已。个人认为这是一种文明的医闹呀,不打不砸只起诉,同样以赚黑心钱为目的,但素质还是蛮高的,算是有文化的流氓吧。当然了,不能因为是同行就存在包庇的心理,大多数医生还是善良并理智的,如果被告真的存在重大医疗过失,并对原告造成了伤害,那么就应该负责,给予合理的补偿,这都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凡事都是有一定风险的,更何况治病呢?有一些不好的结果是我们不想见到却无法避免的,每一位医疗工作者都是拼尽全力在与死神病魔做斗争,然而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我们也难以违背,风险是还有的,这一点,病人及其家属都应该清楚,做好心理准备才行。

    

     图六 I would sue another doctor whose error harmed me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呀?!在此次调查中,医生们还被问及如果别的医生伤害了自己,要不要起诉他/她?从图六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男医生的反应貌似更强烈,打算起诉的男医生大概是女医生的2倍,而不打算起诉的男医生也比女医生多。看来换位思考还是很有用的,然而剩余的人仍不确定自己该怎么办。这的确是个尴尬的问题,万一大家都是本院的熟人就更不好整了。

    

     图七 Ob/Gyn work setting and risk for lawsuit

     即使都是医生,在不同的临床岗位上,被起诉的风险也是有差异的。图七显示,这样的风险在医疗保健机构、以科室为单位的多学科协作诊疗、以科室为单位的单学科诊疗、门诊、个体独立行医、非医院的学术研究以及部队和政府部门、医院分别为88%、85%、85%、85%、84%、84%、82%。2011年JAMA曾发表过一篇文章指出,48%的医疗纠纷发生在住院病房,43%发生在门诊,二者有9%是重叠的。二者的起因也有所差异,前者主要是手术差错,而后者主要是诊断的问题。

     如果有人问我,“小杨,要是你被患者告上法庭,你会觉得surprise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扇他一个大嘴巴子,然后问他,“你觉得surprise么?”请看图八,关于这一问题,男女差异不大,有52%的医生做出了肯定的回答,有不到一半的医生持怀疑态度,还有儿一小部分奇葩认为这是在自己意料之内的,一直期待着,期待着……

    

     图八 Were Ob/Gyns Surprised to be sued?

    

     图九 Hours Ob/Gyns spent on defense preparation

    

     图十 Hours Ob/Gyns spent in court and Trial-related meetings

     有时候不怕人找事儿,就怕事儿找人,真摊上了官司,也躲不了呀,但咱也不能任人宰割不是?总要做些准备,到了法庭上,也好为自己辩白几句嘛。那要花多长时间准备呢?据调查(图九),有41%的医生会为庭审准备40个小时以上,也是蛮拼的。被调查的医生同时也给出一些宝贵意见,比如准备口供和庭审都是很重要的。

     除了做准备之外,真正花在法院的时间也不短。如图十,在法院至少花50个小时的被告大夫占46%。还有一位大夫抱怨道,“真是太浪费时间了。因为这事儿在法庭上花了8周的时间,又不能工作。我应该起诉原告,让他赔偿我的损失。”当然,最糟糕的结果莫过于这件事儿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结束了自己的行医生涯。

    

     图十一 Length of entire lawsuit process

    

     图十二 plaintiff’s monetary award

    

     图十三how far do Ob/Gyns’ lawsuits progress?

     一旦深陷其中,想快速全身而退往往很难,官司到底打多久才能尘埃落定永远是个未知数。据调查,一年之内就搞定了的医生占15%,2年之内的占31%,3~5年的占39%,而超过5年的诉讼长跑者则占15%(如图十一)。无论长短,这段时间都是灰色的、抑郁的,浪费了金钱、蹉跎了岁月,谁能赔偿他们无辜逝去的青春呢?而且赔偿金也是一笔不少的款子呢,快看图十二,虽说45%是没有的,可是也有高达2000000刀以上的呀,好多零呀,我需要先冷静一下~貌似总体上,妇产科都比其他科室赔的多,2011年JAMA在这方面的研究指出,住院病人的平均赔偿金(362刀)比门诊病人的(290111刀)高一些。儿科应该是最高的(500000刀)的了,但他们很少被起诉,儿科医生干活多,挣得少,也是超辛苦的。

     有些时候我们对于法庭的判决并不认可,也不能吃哑巴亏是吧,据调查,大概有一半的大夫认为判决结果并不公正。所以咱得不蒸馒头,争口气嘛。当我们要求上诉的时候,结果又是如何呢?那么我们妇产科的官司又能进展到什么程度呢?请看图十三,在本次调查中,得到最终判决的妇产科医师只有29%,其中有21%接受了判决结果并得到合理赔偿。而上诉被驳回的占27%,39%在庭审之前就和解了。在开庭之前和解也算是最常见、最圆满的结果了吧。

     都说吃一堑长一智,在经历了这样的纠纷之后,很多大夫在临床工作方式上可能会有所改变吧。毕竟去法院不是赶大集,谁都不想二进宫嘛。但据调查,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按照常规诊疗,不做任何改变的妇产科医生有48%,打算更好的完善病例等医疗文书的妇产科医生有22%,而决定再也不会给这个病人看病的医生有13%,这让我很吃惊。都闹到法院了,那个病人还会来找这个医生看病?在中国,这种情况下,大家一般都会老死不相往来啦。还有一部分医生会选择在自己不专业的领域找其他科室会诊或是做更多的检查来提供有效的临床证据以明确诊断和诊疗效果。

     其实,很多医生在行医生涯中,都会犯错,但是鸟大了什么林子没有?遇到几个神经病也很正常。我们科有一位大夫就遇到这么一个病人,才二十出头,却不幸得了癌症,具体是什么病,我也记不清了,反正不切子宫就没救了,可是每人敢给她做手术,她就在那位大夫的门诊跪求哭诉,心一软,那位大夫就给她治了,结果从那病人好了之后天天去门诊喊“***,还我子宫…….”一直闹了两三年呀!唉,虽说不是所有的病人都这样,可这样的病人一辈子只要遇上一个,那心理阴影面积恐怕是爱因斯坦也算不出来!

     在中国,虽然医闹入刑,但伤医却是另一回事儿,我们自己不团结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谁还会帮助我们呢?我们一定要互相支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即使压力很大,也要撑下去,不要轻易结束了自己的事业。在临床工作中,无论如何都要认真完善病例等文案工作,对病人及其家属一定要重视人文关怀和良好的医患沟通,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诊疗水平,遇到精神病那是点儿背,但大多数患者真的只是想找个信得过的大夫治好病而已,做到仁心仁术、无愧良心就好,行医路上,且行且珍惜吧~

     文章来源:

     http://www.medscape.com/features/slideshow/malpractice-report-2015/obgyn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yxj-fck@yxj.org.cn 来稿邮件主题为:【投稿】医院+科室+姓名

     小编微信:dq010110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