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炼狱”心得
2016/2/21 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产科在地狱,妇科在人间,生殖在天堂。你同意吗?
作者:四夕女青
来源: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上考研班的时候,第一节课是老师向我们介绍各专业科室的特点,讲到妇产科时,老师只说了一句话:产科在地狱,妇科在人间,生殖在天堂。意思是,产科大夫像生活在地狱一般,每天忙得受不了;妇科大夫在人间,每天的工作节奏是正常人类可以承受的;生殖科的大夫工作轻松的像在天堂一样。这句言简意赅,生动形象的话一直让我记忆犹新。当我得知第一个轮转科室是产科的瞬间,内心的崩溃与悲怆溢于言表。我的学妹们知道这个消息后,却无不对我表现出她们的崇拜和羡慕:产科好幸福,每天都迎接新生命降临,多纯洁,多有意义之类的。
然而,随着时间慢慢前进,我对产科的了解渐渐深入,才知道产科其实是最直面生死、最能体现出人性的科室。跟其它科室每天面对疾病与痛苦相比,可以每天迎接崭新的生命,人生的幸福不过如此……
1.初来乍到的愣头青——持续性写病历,间歇性挨骂,阵发性上手术
刚入科的时候,除了吃饭上厕所,什么事都跟着师兄师姐们,学怎么下医嘱,怎么写病历,怎么术前准备,怎么上手术,怎么整理出院病例等等。我经常手里拿一小本子,把交班的内容、病例讨论、主任查房、师兄师姐教的东西全都记在上面,晚上回家温习一遍,查查不懂的知识什么的。这种状态大概持续了一周多,我开始有独立管床的机会,说是独立,还是天天跟十万个为什么一样,追在师兄师姐身后问东问西,被护士呼来喝去的改医嘱,病例也被师姐修改的面目全非。这个阶段具体持续了多长时间我记不清楚,我只知道这是我最累也是成长最快的时期。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依然是一个菜鸟级别的医生,但是接诊病人的基本处理我可以淡定的完成,这大概是我最看得见的进步吧。
2.友好的非洲助产士——英语的极限挑战与自我反省
刚适应了产科忙碌的节奏不久,我们科室就接到了非洲交流项目,有十八个来自非洲不同国家的助产士要来我们科室做访问学习。看到自己科室这么有国际范儿,我们都挺兴奋,可没多久,我就被每天的英文交班和英语查房搞的吃不消了,还要解答非洲朋友提出的各种问题,平时自以为英语还不赖的我也常常词穷。有的助产士已经在本国工作了很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可仍然把我们对每一个病人做的每一项处理都问的清楚明白,有时甚至会向我们这些临床新手们请教。在访学结束做报告的时候,他们表示在我们医院学到了很多先进的知识,这段时间对他们来说是一段很有意义的学习经历。虽然这已是四个月前的事情,它却时刻提醒我反省自己:我管理的每一个病人的每一项医嘱、每一项化验、每一天的病程我是不是都门儿清,看到书本里的英文单词也会下意识的把它们抄在本子上,趁空闲时间翻阅记忆。有很多我们平时不以为然的事情,别人却要付出许多努力才能得到,甚至不惜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国度,聆听陌生的语言,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呢?
3.蛮横无理的病人——我们为什么还在坚持
在产科轮转的几个月里,我见过各种各样的患者和家属,其中不乏刁蛮之人,但大部分人仍然很尊重医生,因为毕竟只有医患之间相互尊重、彼此信任才能做出最满意的医疗选择并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我仍记得协和张羽接受采访时说过的一翻话,她说在医生的行医生涯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的事,但是不要灰心,毕竟医患之间是不等价交换,既然患者把命都交到你手里,那就试着多去理解、包容,多一点耐心。
经过这几个月的轮转,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一个医生的成就感并不来自于你拥有什么东西、得到什么赞许或是达到什么高度。每当我看到危重的病人顺利生产,看到大出血的病人经过紧急抢救保住性命,母子均安,那种与时间赛跑、攻克难关的成就感难以言表。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为什么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还仍有那么多的前辈坚持着,那么多的后辈努力着,在这条路上勇往直前,因为这个职业有一种别人永远体会不到的专属快乐!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yxj-fck@yxj.org.cn 来稿邮件主题为:【投稿】医院+科室+姓名
小编微信:dq010110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