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五万首,最惊心动人的病症就是这三种
2016/3/26 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用医生的方法读唐诗,我们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发现?看看本文就知道了!

     作者:季得我

     来源: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如果不是读唐诗,而是用医生的方法,视触叩听一下,会发现五万首唐诗里,有好多的“病症”,唐朝近三千位诗人中,有好多位病人。此时,医生们或许会情难自禁,习惯性地开化验单或是处方药物。管你是诗家的仙圣佛豪,别拽了,先看病!

     有人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一点也不夸张,举个例子,曾经被戏谑的“杜甫很忙”的老杜,在他数篇诗歌里,都提到他的病症是“糖尿病”:

     飘零仍百里,

     消渴已三年。

     基本把病史陈述清楚了。在这里,“三”有可能不是虚指。而老杜去世前一年,糖尿病并发症均已呈现:“右臂偏枯半耳聋”,“老年花似雾中看”——糖尿病性耳聋、糖尿病性眼病。虽然他没有被世间疮痍与流离病痛击倒,化艰难苦恨为诗歌中的沉郁顿挫,能够终成诗史圣哲。但如果有医生穿越,带些二甲双胍或者胰岛素,也许老杜还能写出更多伟大的诗篇。

     还有李贺。虽然“病因未明”,但病症明显。比如他曾自述:

     归来骨薄面无膏,

     疫气冲头鬓茎少。

     从大李“秋坟鬼唱”、“鬼灯如漆”类似的鬼气森森的诗句看,其二十七年的年轻生命,必定是饱受病痛,死亡的阴影总在眼前,以至于千载之后,我们读其诗文,仍能感受到一个病人灵魂深处的痛楚。

     还有很多诗人,把自己的病痛留给后人。比如患者白乐天自述“头痛牙疼三日卧”,刘禹锡先生说自己眼病“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导诊护士都忍不住大喊,你去口腔科、你去眼科!

     那如果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审视唐诗,究竟是哪几种症状发病率最高、最为棘手、也最惊心动人?我认为是如下三种。它们是唐诗中的超级流行病,如果不患一次病,还真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个诗人呢。

    

     按通例,先说第三名。这个病症就是“消瘦”。

     瘦是诗词中古已有之的著名症状。被刘勰的称为为“五言之冠冕”的《古诗十九首》中就有:“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而我们熟知此种病症,大概源于宋词,特别是爱情词,颇有几个大V,写下传颂千年的词句。比如,陆游的“春如旧,人空瘦”,柳七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现在读来,仍然动人心魄。正如现代诗人席慕蓉所言,也许他们都有“令人日渐消瘦的心事”吧!

     情情爱爱中,无论是生离的相思、离异的痛苦、还是死别的悲怆,都直接导致精神恍惚、厌食厌世,瘦是必然的。这就像娱乐圈女星们,分手后离婚后,照片立刻形销骨立,达到了才女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程度。

     但唐诗中,消瘦这个病症,更为现实,很多是源于贫病衰老。读来让人倍感沉痛。

     还说老杜。首先是他自己的消瘦,也许是糖尿病所致吧,他说自己是“肉瘦怯豺狼”,“我瘦书不成”。但其实不止是他自己,他全家皆瘦,他老婆是“瘦妻”,子女估计也是营养跟不上,“荒岁儿女瘦”。

     但老杜是个多情的人,他自己勤奋做诗,下笔通神,还要挂念他的一干诗友。他想念李白、想念岑参,想的“生别常恻恻”“思君令人瘦”。但如果按照大仙儿李白的说法,杜老弟消瘦主要是作诗辛苦所致:“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瘦当然可怜,但衰老的瘦则更可怜。刘禹锡则说: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而怀才不遇,也会让人惋惜,如李商隐的“天官补吏府中趋,玉骨瘦来无一把”,估计瘦弱的已经达到A4腰的程度。

     当然唐诗中,也有情爱相关的消瘦。比如元稹,这个写出过“曾经沧海难为水”,在他的《莺莺传》中,写了一段自己始乱终弃的故事,主人公小崔——不是崔永元——是崔莺莺(真名崔双文),在被张生抛弃后,“自从消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看的人可怜可叹。

     当然,唐朝也有多情种子,小李李商隐就是一位(叫“小李”的总是多情,你没见美国奥斯卡影帝小李有56个前女友吗)。

     话说小李有次见到一个女道士,于是发生了一段爱恋。就写了著名朦胧诗《燕台四首》。其中有“衣带无情有宽窄,春烟自碧秋霜白”的句子,写的深曲细微,凄艳迷离。可见小李也为爱痴狂过。据说这首诗当时打动了洛阳的一个女子,名字叫柳枝,柳枝听到就问:“谁人有此?谁人为是?”一首诗打动少女芳心可可。看来追星族唐已有之。不过小李和柳枝的故事,最终也是有缘无分的哀伤。

     而读着这些瘦弱的诗人的丰满诗句,总让人想起台湾诗人洛夫的那首《与李贺共饮》

     哦!好瘦好瘦的一位书生

     瘦得

     犹如一支精致的狼毫

     你那宽大的蓝布衫,随风

     涌起千顷波涛

    

     深吸一口气,唐诗亚军症状听着就很恐怖,断肠。

     如果按照华佗老先生的说法:“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整个是一个外科手术。

     在唐诗中,“断肠”基本等同伤心,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肠为之断,心为之伤。这种悲痛何其惨烈沉重。

     有唐一代,甚至遍览诗史,断肠是诗人们的通病。无论是田园宅男还是边塞愤青,萝莉名媛、深宫青楼,只要是送别、还乡、思远、对月、悼亡、闻笛、赏花、咏古,都能惹得诗人们消化系崩溃。

     当他们送别的时候:“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当夫妻离散的时候:“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当他们想家的时候:“西望乡关肠欲断,对君衫袖泪痕斑”。

     女子思春的时候:“高楼重重闭明月,肠断仙郎隔年别”;男子思春的时候:“风流大抵是伥伥,此际相思必断肠”。老公花心大萝贝的时候:“君王一去不回驾,皓齿青蛾空断肠”。实在找不到主儿,说是月亮容易惹祸的时候:“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春天里,他们肠断:“携觞邀客绕朱阑,肠断残春送牡丹”;秋意浓,他们也肠断:“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肠断是秋天”。

     当他们怜花的时候:“年年使我成狂叟,肠断红笺几首诗”;当他们醉酒的时候:“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酒后唱个KTV的时候:“共待夜深听一曲,醒人骑马断肠回”。

     临床试验证明,肠道和耳道似乎大有关联,比如,唐朝诗人听到鸟鸣的时候:“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听到猿啼的时候:“孤猿更叫秋风里,不是愁人亦断肠”;听到演奏的时候:“笳声未断肠先断,万里胡天鸟不飞”。

     看的人凄凄惨惨戚戚,幸好断肠也有可能是有美女可欣赏,否则真是肠绞痛了:

     莫道妆成断客肠,粉胸绵手白莲香。烟分顶上三层绿,剑截眸中一寸光。

     长舒一口气,接下来隆重有请唐诗病症第一名,隆重出场,当当当当!

    

     唐诗辉耀千古,光焰万丈,群峰峥嵘,巨匠俊才,当然得益于唐朝气象和天赋才华,却也在于唐朝诗人们有梦想。这也是唐诗中最惊心动人的病症,就是“多梦”。这些梦的价值在于,让人成为人,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首先,唐朝诗人天生会做梦。他们可以有身体的梦:那都是人性中最自然、真挚、光辉的情感。

     杜甫梦见李白连梦三元:“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白居易怀念元稹想的痛哭:“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元稹悼亡妻子,让人心痛:“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柳宗元想念兄弟,令人动容:“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张若虚想念家乡,令人感动:“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唐朝诗人心灵里更“多梦”。多的是自信的梦、恢宏的梦、昂扬的梦、抱负的梦,这些梦气势豪宕雄浑,昂扬挺拔。唐朝成就了诗人的壮志凌云,但诗人也成就了唐朝的万千气象。

     只在诗歌一端,唐诗上承诗经、楚辞的血脉,秉承建安三曹七子,直到陶渊明、谢灵运、鲍照……唐朝诗人们虽然可以靠智商吃饭,但还是要拼学习。博学慎思,明辨笃行,超越前人,栽培自己——这就是唐诗的逻辑。

     李白就是学霸一枚。他非常善于学习前辈诗人的经验,远至诗骚,近至六朝。特别是南朝鲍照,让李白成为李白。

     不但《行路难》《夜坐吟》等12首诗题,就是那句先声夺人的“君不见”,也是李白学习鲍照《拟行路难》,而创出了《将进酒》。

     鲍照有“人生不得恒称意”,李白化用为“人生在世不称意”;鲍照有“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李白化用为“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等……李白仰慕鲍照,但没有收到拘绊,成为鲍照2,而是学习、提升,超越鲍照的格局和诗趣,塑造了李白一代。

     为什么李白这样?因为他自来就有这样的梦:“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秋”。和他齐名的杜甫,志向也宏大壮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就是唐诗的气度格局:他们不怕困难、心雄万夫;他们不但有梦想,而且真的实现了。

     所以韩愈才赞扬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而李白、杜甫和韩愈又滋养了后辈诗人。比如杜牧就说: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

     正因为要过上积极进取的人生,要写就不朽的诗歌篇章,要实现自己的“多梦”,唐诗中才有“读书常闭门”的孟浩然、“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颜真卿,才有“读书破万卷”的杜甫、“读书患不多”的韩愈,才有“读书眼欲暗”的白居易,以及“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的王贞白。

     “多梦”是动人的病症,“追梦”也是幸福的病症,让“消瘦”值得付出,也让“断肠”能有期盼。

     求学精进,日拱一卒,或许这正是唐诗人以及古往今来有志者让梦想成真的方法。正如唐人孟郊的这种劝学诗: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这首诗质朴无华,但内涵深意。告诉人们要珍惜时光、不负青春与生命,向前辈学习,与同辈切磋,涨自己水平,拓人生新境。

     古时执笔写诗的诗人们,为梦想只能三更灯火、寸阴必争、读书万卷,那今时执笔处方的医生如果心怀壮志、追逐梦想、想成为更好的自己,有何方法不必这样辛劳艰苦呢?

     和74万志同道合的医生同仁

     一道使用“医生站”吧!

     中国最大的的移动端医生学习社区

     共同去实现崇高的医学梦

    

     你不必为了听个讲座、三更灯火,城市辗转

     连累自己“消瘦”煎熬

     “医生站”每月近百场专家讲座,免费收看

     快速提升临床水平!

    

     全国数百家三甲医院科主任、教授

     进驻“医生站”授课、分享一线经验

     你可以在线与专家、同行交流

    

     服务医生改善医疗

     医生站

     打造中国最优秀的医生学习社区

     如何下载医生站?

     按住图中二维码3秒钟,识别二维码后,按提示步骤下载并安装。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