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宝宝更开心?
2016/3/29 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维稳能手”双歧杆菌不仅能让宝宝成为食欲良好的“吃货”,还能使宝宝保持舒畅的心情。
婴幼儿的免疫力较弱,在年龄比较小的时候,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身体的各种不适,经常表现出烦躁、哭闹的情绪和举动。婴幼儿频繁出现负面情绪,或者是食欲不振、大便异常,其实都暗示宝宝的肠道菌群可能发生紊乱!
肠道菌群紊乱,宝宝不开心了
常见由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的脑-肠疾病包括肠易激综合征(IBS)、炎性肠道疾病(IBD)和肝性脑病(HE)。这类疾病不仅具有明显的肠道症状(如食欲减退、排便异常、消化不良、腹痛腹胀和肠道炎症等),同时还伴有焦虑、抑郁和认知功能减退等神经精神症状,宝宝如何能开心?

肠道拥有独立于大脑的复杂神经系统,其神经元数量远远超过脊髓和外周神经系统,被称为“肠脑”,并通过免疫、神经内分泌和迷走神经途径构成脑-肠轴的交流系统[1]。动物研究和临床观测结果表明,肠道菌群能通过脑-肠轴对宿主的应激反应、焦虑、抑郁和认知功能产生重要影响[2]。
“肠脑”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负责向大脑递送所需的95%的5-羟色胺(5-HT)和50%的多巴胺(DA)。5-HT和DA均能使人感到愉悦,肠道菌群紊乱会使得“肠脑”向大脑传递的这些物质减少,从而减少人的愉悦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肠脑”出了问题可不仅仅是让宝宝不开心,更可能会影响宝宝的将来!以帕金森式症为例:其病因是大脑中负责产生DA的细胞大量损失,但是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海科·布拉克(Heiko Braak)发现,造成细胞损失的蛋白质团块“莱维小体”(Lewy Bodies),同样出现在肠道内负责生产DA的神经元中。布拉克检查了死于帕金森氏症的患者体内“莱维小体”的分布状况,认为“莱维小体”其实最早出现于肠道,继而由迷走神经扩散至大脑。
与之相似,在阿兹海默氏症患者大脑里找到的特征斑块或缠结,也同样存在于他们的肠道神经元里。大量病例显示:自闭症患者也容易患上肠胃病——科学家认为,引起这类肠胃病,正是那些影响大脑神经元的基因突变。由此不难发现,肠道环境稳定与否和神经系统疾病是息息相关的。为了宝宝美丽的明天,就要从出生起开始关注宝宝肠道环境的稳定构建。

肠道环境的维稳能手——双歧杆菌
肠道环境的稳定与否关乎到宝宝的健康成长甚至是未来生活!那么,如何维持肠道环境的稳定呢?双歧杆菌具有助消化、抗菌、调节免疫及抗癌等生理功能,对宝宝的肠道环境稳定有着特殊的意义,正常宝宝的肠道中拟杆菌及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占到细菌总数的90%以上[3]。“维稳能手”双歧杆菌不仅能让宝宝成为食欲良好的“吃货”,还能使宝宝保持舒畅的心情。

众所周知,母乳是最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天然营养品。研究发现,母乳中含有的低聚糖在双歧杆菌增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如因各种原因不能对婴儿进行母乳喂养,就应该尽可能使婴儿的食物达到接近母乳的效果。有研究表明,在配方奶中加入短链低聚半乳糖(scGOS)和短链低聚果糖(scFOS),婴儿食用一段时间后,双短链益生元(scGOS/FOS)组婴儿粪便中双歧杆菌相对丰度更高(P<0.03),肠道菌群构成更接近母乳喂养儿[4-6]。

不同喂养组肠道各菌属相对丰度(%):scGOS/FOS组婴儿双歧杆菌相对丰度较对照组更高(P<0.03)
为了宝宝的茁壮成长,应该优先考虑对婴儿进行母乳喂养;无法进行母乳喂养时可以考虑采用含有低聚糖(如scGOS/FOS)的婴儿配方奶粉进行喂养,促进婴儿肠道双歧杆菌生长,让婴儿越吃越开心。


小编邮箱:yxj-fck@yxj.org.cn 来稿邮件主题为:【投稿】医院+科室+姓名
小编微信:dq010110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