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开启“湿冷”模式,如何做好御寒暖身工作?
2015/12/4 中山协和医院

    

     导读中山未来几天将会受新一股冷空气影响,风力加大,气温下降,并伴有小雨,进入“湿冷”模式,在这里中山协和医院专家提醒广大市民要注意添衣保暖,做好预防措施!

    

     温度降低,疾病高发!

     气温急降会引发各种疾病:呼吸道感染、皮肤干燥、喉咙发炎等内科疾病。小孩主要是感冒、咳嗽;老年人主要是心脑血管、心脏、中风等疾病。

    

     降温降雨,温度突然降低,会导致人体的血管的强烈收缩,而大多数老年人本来就存在动脉硬化、血管狭窄,气温突然降低时,原本狭窄的血管会变得更加狭窄,易形成血栓,强烈的血管收缩还会引起血压骤然升高,从而使老年人本来脆弱的血管破裂,发生脑出血。

     喜欢锻炼的老年人要注意,虽然天气寒冷,适当做些运动以增强体质,但不适宜太早起来运动,以免早上气温低容易出现心脑血管意外,最好等太阳出来后再去锻炼。多喝白开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

     七个冬季养生保健小常识教你御寒暖身

    

    1、18℃ 理想温度

    冬天,外界寒冷,室内外温差较大,室内一般保持16℃~20℃较适合,以18℃为最理想。

    

     若室内温度过高,会使人感到闷热心烦,令人头昏脑胀,萎靡不振。时间长了,还会引起口干舌燥,眼睛干涩,久之会打破人体的生理平衡,引起生理变化,引起疾病。尤其是北方冬天用火炉烧煤取暖的房间,温度过高时,特别容易引起外感风寒。

     若室内温度过低,会使人体散热过快,大大消耗人体的热能,常常令人感到寒冷、缩手缩脚,身体虚弱者会引起寒战,胃肠虚弱者,会引起腹胀、胃肠痛等。

    

    2、喝酒不暖身,最好喝生姜红茶

    

     因为皮肤下的微细血管因酒精而迅速扩张,血液会由于表面扩大而快速降温,所以喝了酒之后反而容易感冒。冬季暖身最好喝生姜红茶。因为红茶中的红色色素有提高体温的作用。生姜中的成分具有利尿、发汗的功效。

    

     3、冬天戴围巾 别捂嘴

    在寒冷的冬季,不论是年过花甲的老人还是儿童、年轻的小伙还是漂亮的姑娘,出门围上一条围巾,既有防风御寒之效,又能增添美的风采。

    

     在戴围巾时,不要采用连脖子带嘴一块捂的方法,看似保暖,实则于健康不利。因为围巾大都以羊毛、兔毛、混纺毛线织成,纤维极易脱落,又因容易吸附灰尘、病菌,而且不常洗涤,所以在围巾接触人的口鼻时,脱落的纤维、灰尘、病菌很容易随呼吸进入体内,使人易患呼吸道疾病。

    

     4、早上吃硬 晚上喝稀

    这里说的早吃“硬”,其实并不是指口感硬的东西,而是营养丰富、能量较高的食物。早饭吃得好,才能更好地保证一天活动所需的能量。如瘦肉、谷物食品等。但消化功能较弱的老年人也得同时考虑食物是否易消化。

    

     晚饭后,人的活动量会减少,为了避免食物堆积,应少吃点,并选择好消化的食物,以稀粥为好,肉类、辛辣食物等最好避免。晚餐喝粥还有养胃、安神的作用,推荐老人可以吃些山药粥、莲子粥、红枣粥等。

    

     5、天气寒 脚要暖

    

     俗话说“寒从脚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少且慢,再加上脚的表皮下脂肪层较薄,保温性较差,因此,脚的皮温最低,趾尖温度有时只有25℃。

     中医学认为,足部受寒邪,势必影响内脏,可引致胃脘痛、腹泻、行经不调、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病症。脚部受凉还会使抗病能力下降,从而引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寒冬时必须重视对脚的保健。

    

     6、越冷越喝水

    


    

     人们待在温暖的室内,很少外出活动,但并不意味着人体消耗的水分就会减少。冬季气候干燥,空气湿度小,更应补充水分。如果喝水少,血液浓稠度就高,容易出现血栓等症状,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冬天多喝点水还能加快新陈代谢,起到抵御寒冷的作用。

    

     7、不要夜间憋尿

    

     冬天夜长,有些人就寝后因怕冷而长时间憋尿,这样做对身体有害。

     尿液中含有尿素、尿酸及各种有毒代谢物质,尿液在体内积存时间过长,这些有毒物质对机体就可能产生有害影响,并可能引起膀胱炎和尿道炎。经常憋尿,还可能导致尿痛、尿血和漏尿现象的出现,尤其是女性。

     【温馨提示】为了解决病人挂号难、就医难的问题,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我院增设夜间就诊通道,含耳鼻喉科、肛肠科、妇科(周一至周日17:30-21:00)。如想要了解更多健康资讯,可点击长按下图二维码扫取,关注中山协和医院官方微信。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山协和医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