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去库存不能提起裤子走人
2015/12/28 房地产决策参考
房地产的根本问题,是库存问题。决策层认识到这一层,当不吝为之点赞。库存是个普遍问题,除了一线城市和个别二线城市库存不多,甚至库存告急,绝大部分城市库存都是天量,是悬在楼市、金融头上的一把利剑。
怎么去库存?方法很多,靠农民工也好,鼓励开发商降价也好,究竟靠不靠谱,笔者不予置评。但有一点,笔者更要大加赞赏:大力鼓励支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自然人、各类机构投资者购买现有的库存房,成为租赁市场的房源提供者;鼓励发展以住房租赁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化企业等。
简单地说,就是鼓励买房出租呗,让买得起房的人买来出租给买不起房子的人。这个办法,笔者多少年前就说过,“房东都是活雷锋”。地球人都知道,买房出租的收益率是很低很低的,年收益率低于2%,在帝都是家常便饭。现金在手,干点啥也比出租强。在2015年连续降息前,甚至存银行吃利息也比这2%强。您说,把钱拿去买房低收率地出租给别人,是活雷锋还是黄世仁?
就这点,这两天在华远地产的年终媒体餐聚上,任志强也说话了:
其实一些西方国家早有类似的政策。在德国和其它一些国家有些政策,一个人可以拥有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套房,你拥有多少套房都没关系,但是只要你把这个房子不交给住房合作社用于公共出租,就要收房产税,虽然偶尔居住也要收。
但是德国有一个规定就是,每个人拥有的第二套住房,只要你交给住房合作社统一来出租,就不算你是拥有第二套住房,它算投资品,投资品和个人住房在德国是两个概念,所以德国私人住房拥有率只有40%多一点,大部分是出租房。出租房里头,光住房合作社里面国家的大概是占10%左右,75%到85%是私人和机构拥有的第二、第三套住房,然后交给住房合作社用于投资。
房地产事关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有难处,全国人民,有钱的出钱买房子,没钱的负责租房子,这么一捯饬捯饬,过个三五年的,说不定库存就下来了。
但,问题是,大哥:
第一,还疯狂卖地吗?
第二,还收房产税吗?
如果还是卖地的老毛病不改,这厢兄弟们砸锅卖铁给你去库存,那厢你丫卖地卖得欢,那库存,得去到猴年马月是个完呢?
还有,也许你暂时不那么疯狂地卖地也罢了,过个三五年,库存下去了,这会儿突然“低调”下来的房地产税改革,届时会不会又突然高调冒出来呢?
说得这么啰嗦和不开门见山,“我的意思是什么呢?我们社会面对的是什么,就是你到了这样一个时代,你有没有一种制度的支撑非常重要”。
有没有制度的支撑,来保证我今天给你去库存是有保障的,比如你不那么土地财政了,你不收房产税了。这要求不过分吧?用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的话说,就是免受“洗劫”。这话说得有点直接,但其实就是这么个意思。买房有风险,是正常的,但风险是市场风险,决不是这样被“预设”的风险。
哦,对了,“我的意思是什么呢……”,这句话也是孙教授说的。
有一篇在互联网上流传很广、署名孙教授的演讲《当前的中国经济困境与社会转型》。里面有一段话这么说的:
在股灾发生之前,我曾经写过一篇长微博,微博的题目叫《像驴子一样不停的奔跑》。什么意思呢?写这个微博有个由头,有一次我去天津的一家上市公司,这家上市公司是国有控股的。中午老总请我吃饭,他跟我说,像我们这种上市公司还算不错的,但是就是这样,中层的管理人员,甚至高层的管理人员都有一种很强烈的不安全感。他跟我讲,甚至他自己亲身的体验,当时一起吃饭还有几个高管,他们都在讲不安全感。
当时我突然想到一个比方,中国现在的老百姓有点像什么?有点像一头驴子一样,你打它两鞭子,说你跑一圈,他就跑了一圈。跑了一圈,然后你说,这圈不算,你再跑一圈,又打了两鞭子,他又跑了一圈,你说这一圈也不算。他不停的跑,你不停的说这个不算。中国老百姓现在有点像这头驴子一样,什么意思呢?各位可以想,假如说一个老太太,十五年前她手里面有二十万块钱,她可以自信的跟人说我这辈子养老没有问题了,那钱可以在北京买一套不错的房子了。老太太觉得没有问题,把心放肚子了,心刚到肚子里面,房价涨起来了,现在这二十万能干什么呢?在北京买一个厕所肯定是买不了,买半个厕所差不多。半个厕所就想养老,门儿都没有。房价涨起来以后,这二十万就不算什么了,这圈算白跑了。
这时候有人说了,我没问题,我两套房,我住一套租一套,退休的时候用租金来补贴退休金,我这辈子没问题了。真遇到点大事,实在不行大不了把多余的房子卖了,北京卖个五六百万,就可以解决问题。他觉得两套房没有问题了。这个想法还没有几天,房产税遗产税要出来了,这套房子也不好拿了。这一圈也要不算了?
然后接着股市这轮牛市又开始了,这轮牛市我不知道各位的感觉是什么样的,至少在我旁边挣三五百万、六七百万、千八百万的不在少数。一个是房子不好拿了,第二个是人的钱多了,有没有一天说,这钱这圈也不算了。股灾发生之后,我把这条微博又转了一下,我又加了一句话,这圈也不算了?
我的意思是什么呢?我们社会面对的是什么,就是你到了这样一个时代,你有没有一种制度的支撑非常重要。
我想我们今天在座的各位,我们从事这样高大上的行业,你的圈子还是一个不错的圈子。但是你得知道这个社会还有别的圈子。
去年年底有一次我去西部某个市,这个市是一个资源性城市,是在煤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城市。前几年煤好的时候,盖了不少福利房卖给职工,大概是2800一平米,现在市面的价格差不多是3200。我去的时候很多人都要求退房,不是一个两个,非常普遍的要求退房,说我也不想挣这个钱,你就按照当时的价格把钱退给我,这个房子我不想要了。怎么是这样一种心态呢?我很难理解,当地的朋友解释说,现在很多人是这样一种想法,他就觉得今后这几年吃饭都要成问题,很多人想,将来说不定吃饭成问题,你手里拿的房子是值二三十万,但是卖不出去有什么用?还不如把钱退给我,到时还能吃口饭。
如果今天兴冲冲地帮着去库存,明天却如孙教授言“这一圈也要不算了”,或者落得孙教授所言西部某资源性城市职工买房的结局,那就有点扫兴了。
当然,我宁愿更相信,中国经济矢志转型,各级地方政府一定会洗心革面逐渐告别土地财政,断不会出现“今天你去库存,明天库存去你”的局面;如今白纸黑字支持“买库存房出租”,将来也一定会有比瓮中捉鳖征收房产税更好的替代办法。毕竟,提起裤子不认账走人,咱丢不起那人。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房地产决策参考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