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盘架的“扭”与“拉”
2016/8/31 太极健身汇

     点击“太极健身汇”

    关注我

     做最好的中国太极文化推广平台

     编者感悟

     松和紧的对立统一,具体是怎么实现的,这篇文章的分析有道理。

     如何达到松与紧的对立统一

     练好太极盘架,松柔是其中的一大要领

     盘架子的时候,首要者为松。

     松是松筋骨。所谓松筋骨,就是松骨与骨之间的韧带,扩大各关节的活动余地。

     作为太极拳,特别应注,意松脊柱之间的韧带。

     练拳中不断地运用“顶头悬、松腰胯、含胸、拔背、松肩、垂肘”等等法则,迫使脊柱间的韧带不断地拉长和收缩,使脊柱内的脊髓和脊神经受到良好的调节和锻炼。

     脊髓是躯体脏器与大脑相联系的通道,练好太极盘架,使身体各部位受到良性的刺激,通过髓体更为迅速地传入大脑皮质,大脑的反应加快,也就是加强了身体对外界反应的敏感度与协调性,加强了“以松待紧”的太极松圆柔顺的盘架功夫。

     那么,怎样使筋骨松呢?这里面有一个“练紧”的问题。

     所谓练紧,就是练一个“扭”字和一个“拉”字。

     练拳在完成每一个动作时,都贯穿着“扭”与“拉”。

     每一个动作里面的每一动,都是骨骼与骨骼、关节与关节的“扭”。不是左转右,就是右转左;不是上旋下,就是下旋上。

     “扭”就是圆转地旋绞,在转旋中,把关节和韧带扭松。太极拳是圆运动,它有整个动作的大圆旋,又有局部动作的小圆旋,循环往复始无穷。

     在“扭”的同时贯穿着“拉”字。“拉”就是向一物两头使力,使之拉长、抻松。

     太极拳在完成每一个动作时,总是上下、左右、前后地对拉拔长。虚领顶劲与松腰溜臀就是对拉,含胸拔背与松肩垂肘也是对拉。

     太极拳从头到尾都包涵着“拉”的意思。在人体的诸关节和韧带中,腰间韧带及肩与胯关节的韧带最为重要。常言道:腰胯长。这个“长”是平时千锤百炼地拉出来的。

     “扭”与“拉”都要我们做功、使力,要我们“松中有紧”。

     太极拳中的“紧”是在符合人体生理自然基础上产生的“舒适的紧”。只有遵照规矩去完成一招一式,才会出现舒适的紧。

     舒适的紧就是在思想放松的前提下去练“紧”。在做“扭”与“拉”时,思想放松而精神内敛,并细心地体察体内的传动与感受,养成“内视”的习惯。

     “心不静则意不专”,心烦意乱,意乱气浮,气浮就体察不了体内的细微变化,就是再练也无舒适感。

     每一个具体的“紧”(扭与拉)之间,存在着相对的“松”。

     练拳时,“拉”与“扭”不是停留在一个部位,而是不断地有顺序地轮流地进行着,也即是节节贯串的运动。

     在“拉”与“扭”完成之后,就伴随着“松”。

     极度的松,有点自动化的味道。可以说,紧是一节节地紧,松也是一节节地松,这节节贯串即为“松紧”的一体合一。

     在具体的“拉”、“扭”、“松”动作进行了成千上万次之后。能够从量变过渡到质变,浑身舒舒服服,内劲灌注,无微不至。全身松净中,会感到自己举止轻捷、思路清晰,能产生奇特的灵敏感,产生高妙的“听劲”。

     练到此步,太极盘架将进入新的阶段,每一动里去寻求开合、虚实,要求在进一步松静的情况下,去细心体察体内流动着的内劲的每一个点上的强弱粗细和上下左右的方向,直至向着“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高级听劲功夫发展。

     传统陈氏和杨氏太极拳养生班现在开始接受报名,新班开课,从头学起。

     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通过电话或微信来咨询课程情况,以及报名。

     咨询报名电话:13501252378,18500388612

     咨询报名微信:steven_wang1201

     扫一下二维码,即可关注“太极健身汇”!

     恭喜您订阅公众微信账号:“太极健身汇”公众平台。这里有众多关注太极与养生的朋友,希望大家在这里获得健康与快乐!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太极健身汇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