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功心法之研究(一)
2016/9/27 太极健身汇

     点击“太极健身汇”

    关注我

     做最好的中国太极文化推广平台

     编者感悟

     心法不丢,才能永续传承。

     奥秘但不神秘

    


     一、阐述太极拳内功心法

     太极拳的内功心法,一直被拳家视为是习练内家拳功法的无上秘诀。对修炼内家拳的人而言,能否最终步入内家功法的最高境界,得到出神入化的功夫,确实是十分重要的。内功心法虽有奥秘,但并不神秘,要练好内家拳功法,只有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源头上去寻找,从易、道、佛、儒、医、武的哲学理论中去落实,去探究,才能明白内家拳内功心法的真正内蕴所在。

     道家文化法理对太极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过很大的作用。道家讲求修心养性,老子提出了“虚其心,实其腹”的讲法。这里讲的“心”不是人之肉心,而是说人的精神之内心,需要做到无私无欲,达到复归于婴儿的赤子之心。做到心清静,性空明,方能包容众生;纳天地之正气,方能无嗜欲,无烦恼,与世无争。

     佛家文化的精髓是“明心见性”、“直指本心”、“以心传心”,从而达到太极拳之最高境界,与道家有着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妙。

     儒家文化讲正心诚意,《尚书》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守中抱一,就是儒家练心的真谛,也同是太极拳家应恪守和追求的核心境界。

     不管是道家、佛家,还是儒家,所讲“心”之含义同一,其主要从两个方面去认识:一方面说人心,是指人们的精神和意识活动;另一方面指的是“本心”、“真心”,它是对第一方面含义的进一步深化和抽象,即是“性命”之“性”的意思,与天道相通。“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心”字在形而上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超出矛盾与对立,照见绝对圆满的心灵世界。由此可知,内家拳的内功心法乃是“心无其心,法无其法,非心非法,即为心法”。

     二、放松是练太极拳的真谛

     太极拳术,门派众多,风格不同,架势各异,但究其理法内涵实则是共行不悖的。

     首先,对于初学太极拳者,必须具备一个正确的认识——不管你学的是哪个门派,都要端正态度,要从“一”字开始。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学练了一套完整的拳架,就自以为会了,懂了,行了。其实并非真正会了,真正懂了,这只是初级阶段的第一层次。

     太极拳讲究全身大松大柔,众多习练太极者将松柔奉为拳的真谛和灵魂,这也是有道理的。但是,我们应该反思一个问题,为什么有许多人在习练太极拳时始终贯彻大松大柔的原则,却并没有练出功夫呢?

     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松柔也有许多窍要。其中最主要的是方法问题,在某一层次上认识理解的问题,也有悟性的问题。练太极拳如果不得其方法和窍要,照样会步入误区。许多太极拳习练者,只讲松柔,其实只是在肌肉和动作上放松了,自己觉得松开了,实则是懈了,只是自己还不明了而已。 要知道,练太极拳须经历三个阶段,十层功夫和不同的境界体验。

     太极拳讲松柔,主要是讲全身松开、松散、松沉、松静、松化等方面,是需要大而化之,神而明之的。这些练习太极拳的不同层次的境界和体会,都须明师口传身授,用文字是难以表述明白的。

     总而言之,练太极拳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体会,功夫进一步,松柔的要求也要高一步,这样我们不断提高对练太极拳层次的认知、掌握和体悟,就会对功夫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松沉,一般是指让内劲沉下去后再起来,但是根据情况,在发击对方时也可以连沉都不用,直接将劲提到上面,外形完全不变,内劲的方向却变了。

     松静,练太极拳“静”字是关键,是不可轻视的重要环节(“静”在另章阐述),有静才有反向的动,因此叫复命归根,练太极拳只有体悟到静,才能做到空,进而达到化的阶段。

     我们练太极拳的时候,就要时时刻刻注意对松、柔不同层次的体悟。掌握了正确的练功方向和具体的练功方法,再去认真细琢体悟松柔。要达到“大而化之”的境界,就必须在练太极拳时将气势逐渐放大,气势大了,内劲才能随着意念之所至发到外面去。在气势十足时,甚至可以用气圈打人。讲松柔的不同层次,大而化之,神而明之,这种功夫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可能一步登天,而是要随着练拳的深入,逐渐加深对一层功夫、一层体会的研究,才能逐步体验到功夫上身。

     传统陈氏和杨氏太极拳养生班现在开始接受报名,新班开课,从头学起。

     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通过电话或微信来咨询课程情况,以及报名。

     咨询报名电话:18510379058

     咨询报名微信:lobsterworld

     扫一下二维码,即可关注“太极健身汇”!

     恭喜您订阅公众微信账号:“太极健身汇”公众平台。这里有众多关注太极与养生的朋友,希望大家在这里获得健康与快乐!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太极健身汇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