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作家练习太极拳的体悟(下)
2016/10/2 太极健身汇

     点击“太极健身汇”

    关注我

     做最好的中国太极文化推广平台

     编者感悟在整劲中体悟内功。写得好,说得透,推荐给传统太极拳爱好者。

     巾帼不让须眉

    

     四、以我的直感,大多打太极拳的人,对气不是强调的过头了,就是压根找不到感觉。大体说来,练传统套路的人比较讲究内气,但往往讲究的不得法。这与他们更偏重技击、侧重内功内劲有关。不错,劲与力都是以气的合和丰盈为前提的,但气充气和又必须以“气冲”及气运为前提——以长年累月伸缩开合的盘架子、走势子有关。强调气沉丹田、以气行拳(这都是功夫深厚了的必然),弄不好就会滞气憋气。太极拳只要打得符合拳理拳道,其实每一招式都是在更活泛更大范围内引发并培养人的内气与整劲。与静态气功的由内引外不同,太极拳运动类似于由外引内的外气功——相当于古代的导引术。它的“运与动”的特点,关键就在引一发而动全身,既最大化地松柔张驰又最极致地绞拧收旋。这实质就是一次次地将人体各部分处于作用与反作用力的巨大张力下,步步递进的利用运动的惯性、压力与反弹力,不断地将人体的新鲜之气之血,从四肢百骸向中间压出并收回,以此带动人体的循环与自净。

     可见,太极拳不在孤立地提倡内气内劲,而在促进改变人的整体心身健康。它是在运动的整劲中逐渐加大内气内力——而不是相反——先从气中找功找力(那就得改练静气功了)。是的,太极拳的内气是不断地“压”出来的(所以才有气压之说)。整劲,由腰部中心向四肢反复辐射的螺旋劲永远最重要——然后才有气的深沉绵长,然后才有四梢的敏感灵活,再然后也才能体味出先辈太极拳家所说的“一动无有不动”、“柔行气、刚落点”的太极拳无穷内在旨趣。

    

     五、一个训练有素的太极拳家,起码要能感受到周身统一的整劲,做到在行拳发力时满身轻利,脸不变色气不喘,才能谈上内功内劲。在我看来,太极拳的灵魂:一是整体的反差劲和对称劲、同一律与矛盾律的交错更迭;二是各部分整体反差劲在每一招式行将结束的刹那(难就难在此刹那却又是隐形的不着痕迹),再整体的加速统一,形成“劲力点”、力量差——当然也就是运气的时间差。有差别才能形成气的阴阳冲和、气的积累加级。所谓艺术,所谓韵味,都是由于多极反差造成的。而大艺术家,则是那些善于将多极反差推至极致的人。

     从我个人的经验,我感到太极拳特别要抓住一个“中心点”,一个“两极”。中心点当然就是腰部。而两极则是颈脖子和脚脖子(尤其脚趾与脚跟的对立互补劲很重要)。这是与腰部形成螺旋立圆的关要。然后才是手脖子与腰部的螺旋平圆——进而形成整体的以立圆带平圆的全身运动。太极拳的整劲怎样强调都不过分。整体永远大于部分。部分之和相加却往往并不等于整体。这意思是说,四肢动作固然重要,但若无那个贯通全体的内在灵气,一种活的有机联系,即使徒有掌形的漂亮,腿脚的抬高,仍然只能是机械式的花架子。

     说到花架子,我又联想起太极界中人常以此语来戏谑那些打竞赛套路的人。依我看,这不能过多地责备他们,而要责备现行的体育制度不完备:太急功近利,也太无视太极拳的本意是向内求完善,而不是向外求名次。要求一个打竞赛套路的人去长期细腻地体会内功整劲、以及对身体的优化功能,这太耗时间,也太不现实。故此他们也只能是浮皮潦草地将无限丰富复杂以“打关系转换”为内在本义的太极拳,简化异化成“打定式”的外部表象动作。这种徒有其表的外部机械动作,与外家拳(却又没有外家拳的扎实功底)和一般性的体育锻炼并无太大区别。它与内气内功及健身养生亦无什么瓜葛。

     六、我认为,一切有志于太极拳运动的人,都应当自觉地把自己的终极目标定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完善自身人格和生命质量上——而不是“放倒几个”,夺几块金牌。他应当首先明白练拳的一生就是培养正气内气、洗心净身的一生,然后再设法模糊淡化这一意识,全力在苦修苦练拳术及体悟拳理拳道上下功夫,这样他反而容易长功得气。没准一不小心,他还真就把自己练成个“准电棒”哩(最近笔者就于无意中连伤三人——这可能还与笔者长期炼丹功有关)。

     当然,他若真想练成一个名符其实的太极大师,在最后的阶段,确实还有必要专门修炼一下静气功或内丹功,以期达到最终的天人感应、一片神机。达到超然物外、返老还童的化境。此时,不动则已,一旦行拳走架,便气韵回环,神行机圆。仿佛能搅起周围空气,一任自已在天人合一中尽情膨胀飘渺

     这种化境实际上已将自身修炼成一个巨大的能量埸、气流埸,一个魅力四射的太极球了。散时是气,聚时成拳,静如处子,出手成刀。到那时,什么弹簧劲、爆炸劲、寸劲、空劲,统统不过是末流小技。那是忘掉每一招式合不合道而肯定合道,每一行为自然不自然而肯定自然的无我状态。那是早已抛却世俗一切名利羁绊,只使人的个性底色显现,道的本性原色展露的人生最高极境。

     这极境令人向往——它或许只是永恒的信仰。

     有信仰就有追求!

     传统陈氏和杨氏太极拳养生班现在开始接受报名,新班开课,从头学起。

     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通过电话或微信来咨询课程情况,以及报名。

     咨询报名电话:18510379058

     咨询报名微信:lobsterworld

     扫一下二维码,即可关注“太极健身汇”!

     恭喜您订阅公众微信账号:“太极健身汇”公众平台。这里有众多关注太极与养生的朋友,希望大家在这里获得健康与快乐!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太极健身汇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