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分辨朋友圈的“谣言”?
2015/10/26 广东医学百事通

     想每日收到最靠谱的健康资讯吗?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可订阅哦!

     微信朋友圈常见的“三大谣言”:致癌! 养生! 丢小孩!

     导读:“不要再买这个菜了!因为它100%致癌!”“您每天刷牙就是在吸毒!不看则罢,一看冒汗!赶快换吧!”这样的消息就像小广告充斥着微信朋友圈,它们多数都是谣言。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研究团队推出微信谣言分析报告,结果显示,这些谣言话题涉及人身伤害、食品安全、疾病养生领域,通过“死亡恐惧”情绪引爆亲友传播。如何分辨这些谣言?其实主要看这些帖子是否为老帖,同时要看消息源是否可靠。话题很集中,人身安全占比超五成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与微信合作推出微信谣言分析第1期,对2014年11月3日~20日期间被微信用户举报为“诈骗和虚假信息”最多的255篇公众号文章进行文本分析。中大传设学院院长张志安介绍,传设学院与微信团队碰撞后,发现谣言现象较为严重,推出报告,意在利用数据来分析微信谣言的类型特点、传播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一起协助网民们炼成“火眼金睛”。他说,推出报告后,中大还会推出微信谣言识别器等应用产品,网民可通过入口测试微信可信度,线下也要举办谣言识别和辨别大会。注:这些谣言文章主题看似广泛,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激起人们对身体伤害的恐惧和对死亡的焦虑。51%人身安全类谣言(最多)38%食品安全类谣言16%疾病相关类谣言

     、、出于进化而来的生存本能,这些话题会引发大家的好奇去看个究竟,因此很容易出现高点击率和高转发。

     如何快速辨别谣言?一看是否老帖这类谣言具有重复性传播的特点,一些陈年旧帖隔一段时间就会被不同的人稍加修改再次传播。比如更换个地点后又在不同的地方上传播,就像最近热传的《惠阳家长注意啊!千万别给孩子玩这个,一沾上身狂脱皮!》和《家人们注意啊!这事就发生在山东!千万别给孩子玩这个,一沾上身狂脱皮!》,文章的内容完全一 样,只是惠阳变山东了。二看信息源是否可靠信息源的可靠性往往是判断谣言的重要标准。这些被举报的谣言,大多来自一些段子手账号,其一贯的发帖内容都比较水。如近期举报较多有“每日精彩”、“高品质生活知识”和“成功智慧”。对这些谣言频次较高的微信公众号,网友在阅读其发布的文章时要格外小心。此外,还要看其专业定位是否与消息主题相匹配,一般来说经常发心理鸡汤的账号在医学问题上就不如医疗专门号来得可靠,当然医疗专门号还要看其是否有权威机构认证。

     想知道微信朋友圈谣言有哪些特征吗?猛戳“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广东医学百事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