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年的失眠顽疾,看国医大师如何药到病除!
2016/10/3 悦读中医

导读
也许是国庆假期的兴奋,让睡意在晚上迷了路,迟迟不肯到来,让你久久无法入眠!仅仅是这偶尔的一次失眠,就能让你在第二天没精打采,浑身乏力!若是十几年如一日地失眠,那个中滋味、那份痛苦,又岂是常人所能体悟的?幸运的是,这十余年的失眠顽疾,遇上了国医大师李士懋,一起来看看李老是如何治疗的吧!
薛某,女,38岁。
2007年4月2日初诊:失眠已十年余,寐浅易醒,一夜醒十多次,睡眠不足4小时,头昏沉,精力不济,昼则困,打不起精神,好忘善怒,易哭,经涩少。脉沉涩数。舌偏红暗。
证属:瘀热互结。
法宜:活血化瘀,清透郁热。
方药:栀子豉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栀子10g,淡豆豉12g,桔梗9g,柴胡9g,桃仁12g,红花12g,赤芍12g,丹参18g,生地15g,川芎8g,炙甘草7g。
4月23日二诊:上方加减,共服21剂。一夜约可睡六七个小时,尚醒二三次,精力增,情绪亦渐平和。脉寸旺尺弱,关沉小滑数。舌可,苔薄黄。
证属:水亏火旺。
法宜:泻南补北。
方药:黄连阿胶汤加减。
黄连12g,黄芩9g,白芍15g,生地15g,阿胶15g(烊化),半夏12g,丹参18g。14剂,水煎服。
按:脉沉涩且舌略暗,经涩少,此血瘀也;脉沉数且舌稍红,此热也。故诊为瘀热互结。瘀热内扰,致夜寐不安,心绪烦乱。栀子豉汤清透郁热,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二方相合,恰合病机。
何以二诊转为阳旺阴弱?盖瘀血去,遏伏之热得以透达而上冲,故寸旺。久病阴耗故水亏,转为水亏火旺之证。法当泻南补北,此证非黄连阿胶汤莫属。加生地者,滋肾水;加半夏者,交通心肾。(《火郁发之》)
新媒体编辑:王丹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李士懋教授论阴阳脉诊》(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杨阳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