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党那一刻,我为什么而犹豫?
2016/6/7 上海基层党建

    

     我出生于日寇侵华战乱年代的穷人家庭,读了六年半书就缀学,16岁进钢厂当学徒。上海解放前,在地下党支部书记师兄的引领下,我加入了党的地下外围组织,并到夜校读书。这与其说是补习文化,不如说是接受党的启蒙教育。夜校的老师也是地下党员。当时党组织视我为进步青年,上海一解放,就送我去华东团校学习,7家钢厂7名学员成为上海冶金系统首批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员。后来我是厂里第一任团支部书记。不久又派我参加民改工作队,在社会上的里弄、摊贩整顿中进行锻炼。我还被推举为青年界代表,连续三届出席了徐汇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然而。当党组织要吸收我入党时,我却犹豫了。这是为什么?

     共产党人讲奉献,具有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我当时的犹豫,正是在于自己能否做到无私奉献,觉得自己在这方面不够条件,解放初期,我看到一些党员从厂里调到区里,薪金制度变成供给制。我有沉重的家庭负担,家里很穷,父母育有7个子女,我是老三,工资收入必须补贴家用。从学徒满师到老父去世,我整整弥补了20年,从不间断,这是身为人子的应有责任。当时我顾虑入党后,也被调动工作拿供给制,所以就犹豫不决。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度失业的父亲有了稳定的工作,家里的经济条件开始好转。当时,一次欢送大会对我触动很大,欢送的是上海一批技术工人离家远走,到外地参加经济建设。这就是一种奉献精神,而他们并非都是共产党员。我从中受到很大教育,促使我下定决心,要争取做一个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合格党员。终于,在中国共产党建党32周年的春天,我光荣地入了党,入党63年来,并未真的经受过要牺牲个人重大利益的严峻考验,但我从入党那一天起,就有了要无私奉献的思想准备的。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我可以牺牲一切个人利益。

     讲奉献还要有作为,我是从一个钢厂工人成长为一名新闻记者的。1960年元旦过后,我离别上钢六厂,走上新闻岗位。先是办上海钢铁公司主办的《上海冶金报》,后来任冶金部主办的《冶金报》上海记者站站长、华东记者站站长。1990年离休后继续发挥余热20余年,先后在《冶金报》全国冶金记者协会、《中国黄金报》任职,曾任冶金记协秘书长、华东分会副会长,直到2013年彻底“告老还乡”。我为冶金新闻事业奋斗了半个世纪,新闻工作也是党的宣传工作,我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党的宣传工作。我一生挚爱新闻事业,曾连年被报社评为“优秀”“先进”,并荣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我曾创造了在深圳采访38天见报72篇的记录,被《中国黄金报》总编称为精力始终旺盛的“高产记者”。我采写的不少稿件被评为好新闻,有的还获得中国产业经济好新闻一等奖,列为当年“全国十大经济新闻”之一。在《冶金报》第一次评审专业职称时,我在本报百来各记者中第一个评上专业记者高级职称。没有共产党,没有新中国,我这个文化底子浅薄的工人,焉能当上新闻记者,也就谈不上这些作为。

    

     我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叙述了共产党人要讲奉献,有作为。如今我年事已高,不在其位就不谋其政,工作上的奉献与作为已不再,但无私奉献的精神永恒。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发生矛盾时,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那是考验每一个党员是否真正合格的标尺。在这个原则性的问题上,我想我不能迁就自己已是老人,而应回顾自己入党年月的那些往事,记住自己是下了决心,要不惜牺牲一切个人利益,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党而入党的。重温历史,鞭策自己,作为老年人、老党员的我,这面无私奉献的旗帜,我想我一定要扛到底!

     (供稿:市合作交流工作党委,原标题:我为什么犹豫——六十年前的入党往事。上海基层党建微信有删减。)

     近期热文

     【入党】背影

     【入党】“祝贺你,今后我们不仅是师生,更是同志”

     【入党】礼物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上海基层党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