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 | 占国家道收自己钱 停车费每年数亿进了谁腰包?
2014/12/8 央视新闻
停车位作为城市的公共资源,一直备受群众关心。以北京市为例,按照官方公布的数据,全市拥有路侧占道停车位46538个,其中包括超过两万个一类地区车位,1.7万个二类地区车位,和将近1万多个三类地区车位,根据经营停车位数量按下列标准向政府交纳占道费:一类地区每车位每天交35元,二类地区每车位每天交15元,三类地区每车位每天交3.6元。按照占道费标准保守计算,北京全市正规停车企业应向政府缴纳近的占道费就超过了3亿元。但奇怪的是,2009年、2010年北京市从停车公司所收上来的占道费只有两三千万,而最近的三年停车费究竟收上来多少,居然没有人能说得清。
那么这笔钱究竟去哪儿了呢?央视记者从北京的一位停车收费员开始展开了调查。
△《经济半小时》北京停车费:停车位包给了谁?
收费员为完成任务每天工作16小时
老张是北京建国门附近一处停车场的收费员,每天工作时间从早上7点开始,一直到晚上11点才能下班,一天下来要工作16个小时,一年365天几乎天天如此,而他这样拼命只为完成每月向公司上交两万块钱的承包费,否则,就要从他每个月5000元的工资里扣钱。

停车位层层转包 经营公司坐等收钱
记者调查发现,有着停车管理经营权的都是各个停车管理公司,但是这些停车公司自己经营的很少,很多路侧停车场都被他们转包出去,有的转包给其他的公司,有的直接转包给个人,有些停车位甚至会转包几次,承包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
像老张承包的25个车位,公司除了每月派人来收两万元的承包费以外,对于老张这样的收费管理员根本没有什么管理,他们属于“三无”,即没有与停车公司签订合同,也没有底薪,更没有保险,生活也就没有了保障。在他们看来,最赚钱的还是拿到这个路段经营权的停车管理公司。而有些公司更是要“先交租子,再干活”。
实际上,层层转包是目前北京停车位管理的一个普遍现象,停车公司拿到经营权之后,为了转嫁人员工资五险一金等费用,不断放外分包,这就最终导致城市的停车位管理“无序化”,经营“私人化”,停车收费“随意化”。
知情人:占道费都让承包人赚走了
2011年北京市曾公布,向企业收取的占道费2009年为3372万元,2010年2110万元。而在调查时,记者发现,如果按照占道费标准保守计算,北京全市停车企业应向政府缴纳的占道费就超过了3亿元。应缴费用与实际收入相差悬殊,停车员辛辛苦苦地收费,政府却收不到钱,那么钱究竟去哪儿了呢?

“都让那些人(承包人和管理员)赚走了!”一位在停车管理行业深耕多年的知情人士给记者道出了公司转包的真实原因。
知情人士:“为什么交不上来?我承包了一条路,我把这一条路看好,能收的我就收,能不给票我就不给票,所以现在能统计的,按照什么统计?只能按照你发出去的票据,所以说那个钱很少。”
承包不用招投标 私划车位现象泛滥
在对北京市路侧停车位调查时,记者了解到,截至2014年12月前,停车位的承包并不是要求必须根据招投标的情况拿到它的经营权,偌大一块公共资源,相关管理部门竟然多达十几个,包括发改委、交通委、公安、物价、市容市政、城管,还有街道办事处等,看似多家部门都在负责,但却没有一个部门可以实实在在地管理。由于私自划线、擅自增加停车位的情况非常普遍,所以北京市路侧停车位究竟是多少,这个庞大的数据成了一个迷。


停车位的乱象,早已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目前北京市正在酝酿重新制定《路侧停车管理实施指导意见》,针对一二三类地区的占道费一刀切问题,重新划分。目前北京市的机动车保有量达到560万辆,而城市路侧占道停车位还不足5万个,巨大的缺口,实属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专家:治理停车位乱象 关键在于政府信息公开透明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室主任程世东表示,不光是停车,其实整个城市交通的管理体制都是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想把它们整合到一个部门去还是有难度的。
程世东说,虽然目前停车位的管理牵涉到很多部门,但如果各个部门都尽其责,政府再有一个好的协调机制,还是可以摸清家底,从而实现科学规划、管理,但其中最核心的关键问题是,政府要做得公开、透明。
程世东表示,把信息摸清楚并且对外公开,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应该如何去运营、监管,也应该是公开透明。比如说对外的委托经营,或者是政府购买服务的过程中,怎么去操作的?收益到哪?怎么去支配?都应该让老百姓搞清楚,这样大家才不会有太多的异议。
(来源:央视新闻)

本期监制丨杨继红
主编丨李浙
编辑丨张省
微信用户如何查阅及分享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腾讯微博
点击右上角→复制链接,可发送到电脑上查看
如何订阅央视新闻微信
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众账号:央视新闻
添加朋友→搜号码:cctvnewscenter
点击右上角→查看公共账号→添加关注
喜欢此文请点赞↓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央视新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