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张斌"问诊"中国足球
2014/12/9 央视新闻

     △视频:岩松、张斌谈中国足球

     近日,央视新闻频道连续推出了《五问中国足球——中国足球调研报告》系列报道,节目播出后,各方反响热烈。今天,央视新闻频道评论员白岩松、央视体育频道评论员张斌也围绕中国足球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白岩松谈中国足球

     谈球员:资源稀缺导致俱乐部无度竞争

     根据《中超联赛商业价值报告》,2014赛季,中超俱乐部总收入突破20亿元,总支出超过22亿元。俱乐部八成以上经费用于支付球员工资,导致三分之二以上的俱乐部出现亏损,经营面临困境。

    

     一方面资金开销陡增,无度竞争致使联赛泡沫严重,另一方面造血能力匮乏,中超、中甲、中乙49家俱乐部,仅不到十分之一青训投入超过1000万,近七成俱乐部青训投入达不到准入标准的400万。

     白岩松认为,当前不少俱乐部为了看到好成绩,不惜大把烧钱挖来好球员。然而好球员翻来覆去只有二三十名,有限的球员资源只能是不断地被更大的资本一次又一次挖走。另一方面,仅仅只靠这二三十名顶级球员,不可能支撑国内如此大一个联赛,因此俱乐部必须拥有不断“造血”,培养新球员的能力。

     谈管理:何时真正实现管办分离?

     作为管理者,制定什么样的制度,让俱乐部竞争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才是最重要的。纵观近年来整个欧洲足球的态势,“欧足联主席普拉蒂尼干得最多的是什么,干得最多的就是让小球队也有机会参与比赛竞争,让大球队不能通过无限的烧钱产生不公平的竞争”,白岩松举例说,“前几个赛季还挺火的西班牙马拉加俱乐部,就因为投入过大导致入不敷出,受到惩罚。现在的曼城、切尔西俱乐部也开始考虑解决这个问题,不再像以前那么烧钱。”

    

     欧洲足球为什么能做到“管办分离”?因为欧足联已经有了一套完善的规则。“与其骂俱乐部老板,不如骂是谁让他只顾眼前利益”,白岩松认为何时能实现管办分离,应当引起大家的重视。因为只有有了真正的管办分离,俱乐部才会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为了更好地发展,去制订更合理、更有针对性的计划。

     谈场地:球场价格高 孩子踢不起

     “孩子们离开校园去哪里踢?3点放学了,没地儿踢。”白岩松说:“在北京,正规的场地踢两个小时需要的费用800-1200元,孩子怎么可能交得起这样的钱。”高昂的价格和遥远的距离,已经限制了孩子和球友就近去玩的权利。

    

     当踢球成为一种高消费,甚至是带着极强的仪式感,非要有什么大事才和球友约好去玩的时候,那踢球一定不会演变成一种日常的爱好。这样一来,孩子们倒是只能抱着足球睡觉了。白岩松表示,他曾经说话一句话,“如果能把更多的场地就近地修建在人民的身边,人民每天都会给自己开奥运会的。”

     谈草根:校园足球应避免急功近利

     白岩松说:“在没有校园足球开展的时候,我急切地盼望校园足球的开展,但当现在很多力量在推动校园足球开展的时候,我产生了另外的担忧:急功近利。”很多时候,发展校园足球给大家的直觉就是为了让中国足球早日冲出亚洲,早日踢进世界杯。这是不对的,呼吁校园足球,是因为足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想要发展好的校园足球,必须回到“教育”的基点上来,足球能培养孩子想赢不怕输的拼搏精神、团队精神,懂得互相配合,有整体的大局观,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对于校园足球而言,最该探讨的就是教育部针对校园意外伤害的保险种类下一步的思考是什么,如果没有相应的保险制度拉起一个安全网,不少学校在现实中还是会对孩子的安全问题有相当大的顾虑。

     谈公益:中超球员应做志愿服务

    

     中国的足球现在就像是在一个干枯的土地上种树,需要方方面面去灌溉,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水源就是需要大量面向孩子的教练。如果中超联赛从下个赛季开始,每一名球员每年能拿出6个小时做志愿服务,想象一下,带动作用会有多大?中国的职业联赛的确应该为孩子们、为中国足球的未来去做一些什么。

     张斌谈中国足球

     问青训:中国青训建设的出路在何方?

     过往这么多年,大家对于德国、西班牙、比利时这样很成功的欧洲足球国家关注特别多。德国足球过往十年得以复兴,其中有一项很重要的根本性原因就是德国足协在全国建立了几百个训练中心,这些训练中心跟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密切关联。说到发展足球,有钱、有场地、有人这三项缺一不可,德国足协非常成功地找到了场地——职业学校;找到了钱——既有德国足协的商业收入,也有国家拨款;找到了人——德国所蕴含的教练员资源。

    

     最近,有消息称英格兰足总将再入近三亿英磅,在全国建一百个训练基地。对此,张斌问到,反观中国足协,在自己青训基地的提高层面,有没有考虑过全国性的建设?

     问留洋:应该怎么派球员留洋?

     留洋并不能缩短一个球员培养的周期,因此留洋并不是一个短期内可以见效的有效手段,但其实应该通过留洋,来改变中国足球的基因。张斌说:“因为在现阶段,必须承认中国总体足球环境之差,是培养不出真正高水平球员的。”

    

     从中国足协的角度,应该把未来的球员的留洋工程考虑得更为周全,在这方面,中国足协为了留洋计划也有了一些新的打算。此外,中国足协这种完全国家足协的形态将怎么派球员留洋?是不是需要鼓励出现更多的社会形态,让球员走出去。

     足协副主席回应

     回应一:管办分离分为两个层面

     中国足协副主席魏吉祥今天在央视新闻频道表示“管办分离”分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政府与协会的分管,这个取决于我们国家对整个协会实体化的政策,目前足协还是依托于足球管理中心这样一个事业单位平台。第二个层面是中国足协怎么样和联赛管办分离,目前中超已具备了较好的市场条件,在探索当中,也已经有以各家俱乐部为股东的中超公司在运营,准备中超联赛。在转变过程中要防止高度市场化,逐步推进足协实体化。此外,中国足协和联赛的理事会要通过制度来严格管理,统一协调。

     回应二:青训要以校园足球做基础

     关于如何提高青训水平的问题,足协副主席魏吉祥表示,各地足协和事业机构的足协首先要把架构建立起来,让他们成为青训体系的依托。在校园足球的基础上,2014年我们已经有20个城市的训练营建立起来了,2015年计划推广的50个。

     回应三:鼓励各方合作送球员“留洋”

     对于中国球员到外国高水平联赛比赛,足协副主席魏吉祥表示,我国球员留洋成效明显。当前要坚持“两条腿”走路,鼓励各方面力量,一起规划合作,培养中国优秀球员。

     教育部司长回应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今天也在央视新闻频道回应了各界对校园足球的关心,他表示学校的体育场馆正逐步向社会开放,目前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速度也越来越快,有关部门正在探索,如何把所有的场馆更有效的利用起来。

     “我们对学校的考核实际上是看足球课和体育课是不是在认真地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了保障?课余训练是如何组织的?是否组织了学生参加了各级比赛?”王登峰认为,在这方面的统计作假是很难的。校园足球工作是一项改革,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努力。足球带动学员健康发展,只要学校具备了条件,愿意做,教育部会提供支持。

    

     如果把足球比作一个金字塔,那么职业联赛就是塔尖,青少年培养就是塔腰,足球的普及就是塔基。从塔尖到塔基,中国足球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很多环环相扣、互为因果,有时候看起来甚至像是一个死结。破解这些难题,恐怕不能凭借谁的一己之力,也不能寄希望于一时之功。这既需要顶层设计的智慧,又需要多方面的通力合作和切实执行。其实不管是足球,还是篮球,或者是其它项目,大家所希望的,无非是让体育能够更多地走进当下老百姓的生活,尤其是孩子们的日常生活。

     (来源:央视新闻)

    

     本期监制丨杨继红

     主编丨侯振海

     编辑丨叶燊

     微信用户如何查阅及分享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腾讯微博

     点击右上角→复制链接,可发送到电脑上查看

     如何订阅央视新闻微信

     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众账号:央视新闻

     添加朋友→搜号码:cctvnewscenter

     点击右上角→查看公共账号→添加关注

     喜欢此文请点赞↓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央视新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