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7%或7.5%都不必大惊小怪
2014/12/9 央视新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天起在京召开。海内外高度关注中国经济决策者对当前态势的判断,和对明年着力点的提出。经济界和舆论场上热议的几个话题是——“2015年GDP目标是否会下调”、“经济新常态意味着什么具体变化”、“降息降准等动作会连续做吗”、“股市楼市走势如何”、“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到底在哪儿”等等。

     就业目标走在了GDP目标前

     一年前的此刻,中国经济界也热议过来年的目标是定“7.5%”还是“7%”。这不是拍脑瓜的数字游戏,更不是“为了7.5而7.5”或“为了7而7”的盲目推理。搞懂制定目标时决策者的深层逻辑才是关键。过去,中国经济的各级决策者习惯于先确定来年的GDP目标,再用GDP目标推算物价目标、就业目标。但近年来的一个重大变化是,决策者更倾向于首先确定就业目标,然后用它来推算GDP目标。

     这不是工作习惯的简单变化。这意味着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逐渐把一个年度的首要发展目标,从把“GDP搞到多高”,转变为“实现充分就业”。后者更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政府首要职责的要求。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如此。比如,研究美国经济的人们知道,其诸多经济指标中,影响力最大的是每个月初公布的失业率。如果公布的数字出乎意料地高或低,奥巴马的民意支持率马上就会波动,美联储马上就要出来讲话。

     “首要目标”从GDP转向就业,就意味着各级政府会更加发自内心地用合理手段,支持那些最能帮助它完成就业目标的具体领域——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服务业企业,都有这方面的长项;意味着政府更乐于鼓励年轻人创业、科学家创造、企业家创新。今年初确定2014年增速目标为“7.5%左右”时,内在的逻辑即是如此。

    

     图片来源:中国经济网

     对GDP的定调首先要看实现就业的能力

     经济规律表明,在不同的经济结构下,一个GDP百分点所实现的就业人数是不一样的。随着结构逐步优化,解决就业能力强的领域得到较快发展,那么同样的增速下,就业实现程度会有变化。比如去年,年初目标是新增就业900万人,但年末实现了新增1310万人。既是因为增速达到目标,也是因为结构在继续优化。比如今年年初,有关方面认为,要实现新增1000万人就业的目标,GDP增速大致要保持在7.2%左右。而实际情况是,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新变化,今年前三个季度就基本实现了新增1000万人就业目标。

     所以,看决策者怎么定经济增速目标,就要关注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只要能实现充分就业,7.5%也好,7%也好,没有什么本质差别,都是为就业目标服务的。而决策者此时就要对当前的经济结构做出准确判断,看在2015年的结构优化进程中,一个GDP百分点的实现就业能力能有多大变化,据此来推算2015年的GDP增速定在多少为宜。

    

     “三期叠加”导致影响GDP因素复杂

     影响经济增速目标的,也不只是就业这一个变量。习近平总书记在APEC给“新常态”下的三句话定义里,已经表明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考虑到“三期叠加”——“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大背景,考虑到国际主要经济体缓慢复苏的大环境,考虑到我们面对的人口红利下降、资源环境约束等,影响GDP目标的内在因素非常多,且关系复杂,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降或不降”问题。

     再考虑到这只是一个全国平均目标,各地还需要实事求是地确定本地区的不同目标,所以,一个年度的全国GDP增长,只要保持在合理区间内,高0.5个百分点还是低0.5个百分点,都属于正常,都是新常态的一个具体表现,都不值得大惊小怪,更不必对其做过度解读。

     到明年全国两会期间,我们才会知道2015年经济增速的最终具体目标。这之前,这之后,大家与其盯着7.5%还是7%议论纷纷,不如多研读一下中央对当前形势的综合判断,多关注一些地方的实际难题和破题之策,多关注一下经济一线的创新与创造。

     文丨央视特约评论员 杨禹

    

    


     本期监制丨杨继红

     制片人丨禤腾

     编辑丨姚文帅 余天怡

     微信用户如何查阅及分享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腾讯微博

     点击右上角→复制链接,可发送到电脑上查看

     如何订阅央视新闻微信

     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众账号:央视新闻

     添加朋友→搜号码:cctvnewscenter

     点击右上角→查看公共账号→添加关注

     喜欢此文请点赞↓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央视新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