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大动作:软评价挂钩硬分数
2014/12/16 央视新闻

     今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整体方案,教育部今天正式出台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两个相关的具体配套方案,通过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进一步探索打破唯分数论和一考定终身。考试招生改革,“软评价”如何挂钩“硬分数”?

     △国家考试招生改革配套措施出台

     学业水平都考什么?

     考试范围覆盖所有科目,防止严重偏科。为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学业水平考试组织方式分为两种,语文、数学等科目由省里组织统考,音乐、体育、美术等科目由省里制定统一要求,具体组织方式可以多样。参加高考的学生,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3个科目,由学生自主选择。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根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给学生排队,不得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依据。

     考什么,学生有了选择权

     赋予学生考试的选择权,是考试制度建设的重要突破。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学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选。

     对已确定了3个选考科目的学生,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参加同一科目两次考试以及更换已选考的科目提供机会,以减轻学生一次考试的心理焦虑和精神负担。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学期结束时。

     考试成绩等级呈现 不再用百分制

     长期以来,考试成绩以百分制呈现,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级”呈现成绩打破了只用百分制评价学生、评价教育质量的做法,淡化了分分计较,学生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一些新的、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改革后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这次改革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一是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级”方式呈现,除了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科外,其它学科达到基本教学要求,考试合格即可。不参加高考的学生,不需要和其他学生学习、备考一样难度的教学内容。

     二是现行高考科目是统一规定的,有的科目学生不擅长但又必须考。改革后,计入高校招生录取的3科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是可选的,学生可以根据自主选择,扬长避短。

     三是现行高考是将高一、高二学习的内容一直带到高三“算总账”,三年中各门考试科目一直处于备考的过程中,并且毕业时集中考6门,学生考试的门数多,强度大。改革后,与高校招生录取挂钩的学业水平考试安排在三年中完成,实现每门课程学完即考,可以分散备考的门数,缩短备考的持续时间,减轻一次性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

    

     综合素质评价主要评什么?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

     在思想品德方面,重点是学生参与党团活动、有关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如到福利院、医院、社会救助机构等公共场所、社会组织做无偿服务的情况。

     在艺术素养方面,重点是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

     从看“冷冰冰的分”到关注“活生生的人”

     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将促进学生激发潜能,主动发展,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兴趣,在社会实践中经受锻炼,全面提升德智体美各方面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评价使人才选拔标准更全面,方式更科学,有助于扭转单纯用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的做法,促使人才选拔从只看“冷冰冰的分”到关注“活生生的人”,实现知行合一。

    

     来源/央视新闻

     本期监制/宣明栋 主编/江平 编辑/李伟 张省

     喜欢本文↓↓↓这里点赞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央视新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