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 | “黄山”还是“徽州” 有多重要?
2016/6/1 央视新闻
多年来,呼吁黄山市复名为徽州的声音不绝于耳。几天前,安徽合肥的一场“呼吁恢复徽州地名”的活动,更是再度引发大家关注。曾经极富古韵的徽州,为什么变成了如今的黄山市呢?
△央视新闻视频
徽州:千年历史经济文化重地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留下的千古绝唱。诗中的徽州,地处浙西皖南交界,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同时它也是我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重地,著名的“徽商”“徽剧”“徽派建筑”,都是这一地区的代表,“安徽”便是以徽州之“徽”命名。而现如今,徽州这一地名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安徽省黄山市。

△徽派建筑
徽学专家、安徽文史馆研究员方利山表示,徽州作为古地名,大家都盼望它能够恢复过来,使得徽州文化有个安身立命之所。
打“黄山品牌” 设黄山市撤徽州
据了解,当年,为了将黄山旅游的牌子打出去,安徽省把原黄山管理处,改为安徽省黄山管理局,直属省政府领导。但黄山管理局管辖的范围,仅限于风景区内的一百五十多平方公里,没有行政管理权。这样一来很多事情需要报批,比如游客的餐饮供应等,带来很多不便。因此,安徽省决定将黄山风景区与几个地区合并,成立县级黄山市。1983年12月,国务院批准同意,县级黄山市正式成立。1987年,在全国“撤地改市”大潮中,代管黄山县级市的徽州地区被撤销,设立地级黄山市,同时将县级黄山市更名为黄山区,徽州区与之并列设立。

不宜扩大“名川大山”指称范围
虽是为发展旅游经济,但舍弃千年古称不免有些可惜。前几年,在民政部曾召开过一次关于“地名”问题的座谈会,当时就有专家表达了这样的看法,名山大川已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特定形象,不宜扩大其名称的指称范围,以免造成名称的泛指、泛用,造成特定空间形象和地理区域范围上的名称混乱。

△黄山美景
原县级黄山市首任市长:“正本清源确实应该改了”
近30年来,有关恢复徽州地名的呼声也一直没有停止。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即使是开发旅游资源,也不该意味着消解传统文化、淡化历史形象。原县级黄山市的首任市长崔之康,也是“徽州改名黄山”的亲历者与见证者。他曾做出这样的感慨:“考虑到文化的正本清源,现在是改回来的时候了。”

新闻多看点
NEWS MORE
多城市几经改名风波
其实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名,更多是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情感延续。而因为经济或者行政区划等种种原因,一些地方舍弃了原来的名字。
“沔阳”改名“仙桃”
湖北曾经有一个沔(音:免)阳(因为汉水又称作沔水),沔阳三蒸、沔阳花鼓戏都来自这里,大家熟知的“千里送鹅毛”的典故正是发生在这里的沔阳湖。1986年,沔阳改名叫仙桃市。
“荆州”一度改名“荆沙”
说到荆州,大家会想到“大意失荆州”,1994年,湖北荆州地区一度被撤销设立荆沙市引发众多争议,两年后,荆沙市又改回荆州市。
“襄阳”曾并入“襄樊” “襄樊”又更名“襄阳”
再看襄阳,说到襄阳,王维的“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杜甫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脍炙人口,八十年代,襄阳地区曾并入襄樊市,2010年襄樊又更名为襄阳市。
城市更名成本高广受诟病
虽然各地名称、历史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每一次更改,都引发了不少争议,甚至不可避免付出一定的社会资源。因为改地名是有成本的,它牵涉到很多环节的连锁反应,市民要重新办理二代身份证,户口本要更改,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名称变更,各种标牌标记的变更等方方面面,是一笔不小的花费。而这也是城市更名广受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名的确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体现之一,面对社会成本,以及由更名引发的无休止的争执,地名的更换,显然需要慎之又慎。地名之争往往很难说对错,由于各种因素的叠加,改来改去,最后很可能是个顾此失彼的结局。
猜你喜欢
招商引资只打“JQK” ?别让一手好牌砸在手里
中国城市竞争力前十出炉 看看你的家乡排第几?
看完这组海报 很多人不想再吸烟了
养老金不够花了?这才是权威的回答
高考最后一周,这些信息家长和考生都应该了解!
多省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最高最低省居然相差这么多!
这些患儿吃正常饮食会变智残 卫计委将免费资助
一对夫妇和熊同吃同喝同居23年 这不是童话!
监制/唐怡 主编/李浙
编辑/白云飞
?央视新闻
觉得不错请点赞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央视新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