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上海取消老人免费乘公交  为什么要这么做?
2016/6/28 央视新闻

     从6月26日起,上海市停止实行70岁以上老人持“敬老卡”免费乘坐公交车及地铁。有媒体记者实地观察发现,公交车站及地铁上的老年乘客明显减少,部分公交车车队反映,当天老年乘客比以往下降了八成以上。

    

     △老人乘坐公交显示扣款(来源:新民晚报)

     向老人发放免费公交卡,一向被视为城市敬老的重要举措。上海率先取消老人免费乘公交,在网络上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提出,取消了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的“福利”,是否就意味着不敬老了?也有认为,在早高峰时期,“白发族”与“上班族”抢座位的冲突越来越明显,此举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公交压力,这种模式是否值得其他地方复制?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

     取消老人免费乘坐公交 意味着不敬老了吗?

     其实,此次取消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的举措,是上海“老年综合津贴制度”的落地,去年年底,上海计划在2016年推出“老年综合津贴制度”,将以前的“高龄老人营养补贴”和“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车”等单项补贴,统筹调整为全市统一的老年综合补贴,受益范围扩大至65岁以上的上海户籍老年人。目前,第一笔老年综合津贴已经发放。

    

     (来源:上海发布)

     与以前相比,上海市敬老卡具有金融老年优待的双重功能,既是银行借记卡,也是老年人享受尊老社会优待服务的凭证。由此看来,老人的福利实际上是增加了。

     补贴货币化:出行有便利 不出行得福利

     免费乘公交出行,在许多年轻人看来不是什么大事情。即便“价格敏感型”的上班族也会绝少算计,但对老年人而言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正因如此,免费乘公交的政策被一些老年人“充分利用”:买菜要到几站外的菜市场去,因为那里茄子每斤可能会便宜一些;晨练要到公园去,因为那里比社区宽敞。而这一切,都源于免费公交带来的福利。

     公交免费的初衷是“敬老爱老”,然而副作用亦很明显:早晚高峰期间,白发老者与年轻人一同挤车,年轻人还不得不给老年人让座。因此,社会上不乏让老年人“错峰出行”,把高峰时段的公共交通资源让给年轻人的呼声。从错峰的角度考虑,老年人出行并非“刚需”,假若能够在非高峰时段乘车,则有错峰平谷的效果,善莫大焉。

     此次上海政策调整,不再让老年人免费乘车,而是直接实行货币化补贴。出行需求较多的老人,将会更有计划地安排自己出行的时间和频次,客观上起到错峰的效果;而平日出行需求较少的老人,则可以更强烈地感受到“敬老爱老”之心。

     上海市交通委曾做过测算,有近60%的老人在调查当月未使用敬老卡,21%的老人每月出行次数少于16次,免费政策对出行少的老人而言实为鸡肋。所以政策落地之际,我们没有听到老人们吐槽。反而在政策调整变暗补为明补后,许多老人对于“付费的午餐”甘之如饴。因为出行的老人有便利,不出行的老人得福利,“敬老爱老”的阳光能够更充分地照耀到每一位老人。

     上海的“成功”不必急于复制

     当然,仅仅从实施一天的效果去分析政策得失,未免武断。有网友基于“老年乘客明显减少”的现象就呼吁全国效仿上海的政策,同样显得匆忙。可以想见,早晚高峰时段老年乘客减少对年轻人而言是利好。但同时,政策客观上也有减少老年人出行频次的效果,毕竟有些老人会觉得乘车要掏“自己的腰包”了,尽管政府已经给予了补贴。

     伴随着出行频次减少,老年人的活动半径也会相应缩小。因此,在推进福利货币化的同时,便民利民的配套也当跟上。家门口的菜市场,品类能否更丰富些、更便宜些?老年人健身和跳舞的场地能否再大一些?许多老年人毕生养成早起晨练的习惯,社区场地和服务能否配合他们的习惯?

     当然,此番上海政策调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事实证明,一项政策只要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微调,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对于其他城市而言,能否复制上海的“成功”,同样需要“调研”和“科学判断”两大要素。上海的条件,许多城市并不具备。例如,上海市老年综合津贴制度预计年财政投入超过45亿元,不是每一个城市都有如此财力。上海的情况,和许多城市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审慎地调研并作出科学的判断,每一个城市的老年人,都会更好地感受到“敬老爱老”的善意!

     文丨央视评论特约撰稿 王健

     猜你喜欢

     高考志愿如何报?“大学排行榜”靠谱吗?

     网络购药存漏洞 科学用药你要了解这些……

     熊猫妈妈约好了?8天连生4对双胞胎

     我国研制的喷气支线客机正式投入商运 “阿娇”首航成都飞上海

     流氓程序偷钱偷信息 色情应用太张狂 网信办放大招

     银行卡从未离身为何被盗刷?有人在ATM机上装了这个

     山东无棣作坊24小时生产捕鸟网 “生意太好 ”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年龄降至6岁 红十字会法23年来首次大修

     人民币中间价创6年新低 现在是买黄金的时机吗?

     本期监制/杨继红 主编/李浙 侯振海

     编辑/文雅 庞丁 王瑶

     ?央视新闻

     觉得不错请点赞!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央视新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