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观察】茶碱缓释新剂型受市场青睐
2015/3/31 经纬传奇

     点击上方“经纬传奇”快速关注

     近年来,空气质量大幅下降不仅对公众的日常生活增加了麻烦,更直接对人体呼吸系统健康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WHO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因空气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数约为700万,以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为代表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更是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作为一种经典的平喘药物,茶碱应用于呼吸疾病治疗已有超过60年的历史,由于价格低廉且疗效确切,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使用。

     缓释剂型扬长避短

     茶碱化学名为1,3-二甲基黄嘌呤,是一种磷酸二酯酶 (PDE) 抑制剂,该类药物具有明显的强心、利尿、扩张冠状动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和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等作用。该药的药理作用与血药浓度有关,由于单纯的茶碱制剂吸收迅速,血药浓度的波动明显,支气管舒张作用短暂,吸收、代谢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其个体差异较大等因素,导致其临床应用在过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据文献研究报道,茶碱的治疗窗较窄,有效治疗浓度范围为10~20mg/L,当体内血药浓度高于20mg/L时易产生毒副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茶碱在低浓度(约5~10mg/L)时就可以通过激活HDAC产生抗炎作用,同时还可显著上调激素的抗炎效能,两者的协同作用可大大减少各自的用量;同时,新的抗炎作用途径与可能引起茶碱常见毒副作用的PDE抑制途径和腺苷拮抗途径均不同,因而全身的不良反应也会大大降低。

     正是这些明显的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勾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对茶碱进行临床药物监测以控制用药剂量。尤其是制备更为安全有效的茶碱缓释制剂一直为人们所关注,茶碱类药物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应用改良,如缓/控释剂、茶碱血药浓度监测技术的推广应用、茶碱与激素联用的最佳配比确定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茶碱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随着技术的进步、茶碱缓释剂型的创新及发展,茶碱在体内的血药浓度波动更小,将茶碱及其盐类衍生物制成缓释制剂,可以进一步降低茶碱使用风险,并增加患者的顺应性。只要给药剂量得当,就能维持稳定的有效血药浓度,减少频繁给药和夜间给药的麻烦,且对心脏的不良影响较小,从而令该类药物焕发新生,并成为呼吸系统疾病联合用药中重要的治疗选择。

     目前,以甘氨酸茶碱钠缓释片为代表的第三代茶碱缓释剂可提供较为稳定的血药浓度,既避免一般茶碱制剂口服后高峰浓度所致的毒副反应,又可克服其谷浓度时疗效下降的缺点,生物利用度高达100%。

     茶碱缓释新剂型的涌现,不仅促使该类药物重新焕发新生,不断丰富的循证医学研究以及联合用药指南,更为相关疾病患者带来了更好的疾病控制效果、更小的药物副作用以及更佳的治疗依从性,从而大幅度提高临床获益。

     联合用药提高依从性

     COPD即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脏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急性加重和并发症影响着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对个体的预后。

     目前,COPD的主要治疗原则就是通过基于患者的临床症状、急性加重的情况、肺功能结果以及有无合并症对患者病情进行严重程度评估,从而进行个体化治疗,进而减轻 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急性发作的风险和急性发作的频率,并且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和运动耐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教授、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陈荣昌表示,有效的COPD治疗计划必须包括疾病的评估和监测、减少危险因素、稳定器治疗方案和加重期治疗方案四个部分。由于COPD通常处于稳定状态,同时具有进行性发展的特点,因此稳定期的药物治疗意义十分重要。

     据介绍,支气管舒张剂是控制COPD症状的主要药物,包括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茶碱类药物,长期规律的单药使用或联合用药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症状,改善FEV1和肺排空。“联合应用不同药理机制和不同作用时间的支气管舒张剂,可以增加支气管舒张程度,降低药物副作用,与单药使用相比较,联合用药可以使FEV1获得更大、更持久的改善。”

     最新发布的《2015年慢阻肺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全球策略(GOLD)》指出,对于稳定期 COPD 患者,茶碱类药物与安慰剂比较有轻微的支气管舒张作用和症状获益;与单用沙美特罗比较,联合使用茶碱和沙美特罗可以使 FEV1 增加更多,并且减轻患者的气促症状,低剂量的茶碱可以减少急性发作次数;联合应用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和(或)茶碱类药物,可以进一步改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多个国家发布的COPD防治指南中均明确表示,无论选择β2 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茶碱或者联合制剂,都应根据当地药物供应情况和每一个患者的反应比如症状缓解的程度、副作用等来决定。

     陈荣昌认为,对于吸入性药物而言,最关键是要做好病人教育,如果没有真正掌握用药方法,效果也会打折扣。此外,药物的可获得性和经济负担也是用药品种必须考虑的因素。“虽然长效吸入的支气管舒张剂被认为是治疗首选,但在当地无其它的支气管扩张剂可用,或患者无法负担其它支气管舒张剂长期治疗的费用时,茶碱类药物也不失为是一种药物选择,因此医生与患者必须保持良好的沟通,让患者长期用药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且在病人可接受的经济范围内,这样才能提高依从性。”

     费效比高基层获认可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的增加,从而出现广泛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从表现上看,哮喘与COPD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在临床治疗和药物选择上,两种疾病也存在不少共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过敏疾病防治中心主任郭胤仕教授指出,哮喘治疗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通过加强患者教育、避免接触过敏源、规范的药物对症治疗以及特异性免疫治疗,“四位一体”是达到良好控制效果的关键。

     特异性免疫治疗和药物治疗分别属于“对因”和“对症”治疗的不同作用机制,即“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在治疗中相互结合、相互辅助,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在过敏性鼻炎、哮喘发作期,由于症状较重,患者心理上也急于摆脱症状的困扰,而不是寻求起效相对缓慢的免疫治疗。因此,在免疫治疗前选择合适的抗过敏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过敏症状;待临床症状缓解后,就可以开始免疫治疗,以获得持久、长远的效果。”郭胤仕教授如是说。

     据标点信息数据显示,哮喘药物治疗的用药途径主要以吸入、口服、注射为主,除吸入剂占六成市场表现强势之外,口服和注射两种用药途径则平分秋色,各占18%~19%的市场份额;按照该类疾病用药途径的剂型特点,抗哮喘药的剂型大致有胶囊、片剂、气雾剂、雾化溶液以及吸入剂等,吸入剂和气雾剂属于临床主流剂型,主要用于哮喘急性发作,及时控制气急胸闷、呼吸困难等哮喘症状,胶囊、片剂等口服剂型由于便于携带,方便服用,则是长期用药的哮喘患者常备的剂型;从抗哮喘药物制剂分类来看,以β2受体激动剂、激素类、茶碱类和白三烯受体拮抗药物为主,此四类药物共占总体将近九成的份额,其中,茶碱类药物占比约为15%。

     与COPD强调多药联合使用相同,哮喘的治疗也提倡个性化。《2014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强调基于控制水平调整治疗方案,并对阶梯治疗方案进行了更新,在明确了不同阶梯的首选药物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同时强调了多种可选控制药物(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茶碱);《2013年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则同样建议哮喘控制药物(ICS、LTRA、缓释茶碱、色甘酸钠等)应当按照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根据其控制水平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郭胤仕表示,茶碱类药物的临床效果肯定,由于其价格低廉,长期治疗费效比较高,在国内广大基层地区具有非常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和地位。“哮喘的药物选择既要考虑药物的疗效及其安全性,也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如经济收入和当地医疗资源等,并为每个患者制定定期的随访、监测计划,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方案。”(来源:医药经济报)

     本文为转载,我们不对本文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本文观点负责。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经纬传奇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