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观察】我国样本医院痛风市场走势
2015/6/8 经纬传奇

痛风患病情况
痛风病以往也称为“富贵病”,主要由于肉食类蛋白质进食太多,饮酒及少运动导致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尿酸盐结晶沉积引起病变的关节炎性疾病。我国近年来随着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来自中华医学会的数据显示:痛风发病率每年以7.5%的速度大幅度上升,我国痛风发病人数已达1350万人,1/5的痛风病人已丧失生活能力,痛风病人病程超过10年,绝大部分均发生难以治愈的尿毒症。发病人数的上升顺势推高了该用药市场销售。
痛风病症状临床表现有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病、痛风石,除此之外严重还会合并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肌梗塞、脑血管障碍等。平素也会经常发作,但在雨季发作概率较大,这也是近期痛风患者骤增原因之一。
有家族史的人患痛风的概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痛风患者中,肥胖者的比例高达70%;律师、医生等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群痛风发病率也高于一般人群。患病人群以往多见于中老年人,大约占患病人群90%左右,近年来趋于年轻化,一些30来岁的办公室白领人士也呈现轻度痛风症状,有70%的痛风患者年龄在30~50岁之间,男性发病率远远高于女性,大约为9:1。但女性由于雌激素对痛风有保护作用,因此女性绝经期后的发病率会逐渐升高,接近同年龄段男性。
用药情况
在临床治疗中,风湿科、中医科、骨科和内科(特别是内分泌代谢科)是痛风患者通常就诊的临床科室。很多患者因为关节疼痛和关节肿胀来就诊,临床用药以消除关节疼痛等不适症状的对症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之一。
用药方面主要分为非甾体抗炎药、外用镇痛药和单纯痛风用药,化学药和中成药的用药比例相当。治疗方案多采用联合用药,单一用药的比例只有20%左右,同时在痛风的不同阶段,会针对性地侧重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如在无痛性高尿酸、仅嘌呤代谢异常的第1阶段,大部分不采用药物治疗,或者采取降尿酸治疗;在急性关节炎疼痛的第2阶段主要以消炎止痛和降尿酸综合治疗,而进入慢性关节炎性痛风阶段侧采用降尿酸治疗。
抗痛风药物有秋水仙碱、保泰松、吲哚美辛、萘普生、吡罗昔康、酮洛芬等。促进尿酸排泄剂有丙磺舒、苯溴马隆、氯贝特等。抑制尿酸生成剂有别嘌醇。本文仅对单纯性痛风用药进行分析。
市场表现
从16城市样本医院数据显示,单纯性抗痛风类用药市场呈上升趋势,5年年复合增长率为27.6%,尤其在2014年比上年度同期增长幅度高达41%,比前两年的增幅速度明显要高。单纯性痛风类用药由于品种较少,仅有30来家企业在竞争,市场集中度较高,领先品种苯溴马隆以占61.0%的份额居首位,随后的单方别嘌醇也有31.4%的份额,而别嘌醇和苯溴马隆的复方制剂占比非常小(见图)。
苯溴马隆属于单纯性痛风类主导用药,虽然前段时间不良反应检测信息提示其对肝脏有损伤,要求医生在临床处方药物时应更为合理和及时监控;对其销售而言,由于治疗效果仍受肯定,因此销售规模依然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2014年年增长速度达25.9%,比上年度同期增加了8.2个百分点。厂家竞争前三厂家合计瓜分了95%的市场,其中德国Sano Arzneimittelfabrik GmbH公司的立加利仙占了54.5%的比重,而国内企业中,表现较为优秀的是昆山龙灯瑞迪制药和宜昌长江药业,最早在国内取得批号的常州康普药业占同品种厂家份额仅为4.5%。
别嘌醇作为竞争厂家最多的一个品种,以黑龙江澳利达奈德制药占有绝对垄断优势,而经典老药秋水仙碱的市场则由景德制药和昆明制药呈双雄鼎立态势,其他厂家占同品种份额不超过5%。
新产品非布司他在2013年上市,现有江苏万邦生化医药、江苏恒瑞医药和杭州朱养心药业三家企业同台竞争,其中江苏万邦生化医药暂居上风。(来源:医药经济报)
【本文为转载,我们不对本文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本文观点负责。】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经纬传奇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